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心得体会-警惕违法建筑阻碍新农村建设(精选多篇)

时间:2024-12-17 20:29:37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心得体会-警惕违法建筑阻碍新农村建设(精选多篇)

第一篇:阻碍道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问题浅析

阻碍道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问题浅析

农村行政管理:0943004414900姓名:盘甲能

内容摘要:党中央、国务院一直关心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做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决议,就此,我对阻碍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调查与探讨。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问题建议

“十一五”规划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一直关心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三农问题倍受社会各界关注。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村公共产品服务是“三农”问题的核心部分。广大农民的健康问题是当前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社会各界认真领会党中央,国务院文件精神,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根据本次对我县乡村基层干部和农民的调查,认为有以下问题阻碍着我县新农村建设的发展:

一、农民自身存在问题

1、法律意识淡薄。由于农村大多数人文化水平偏低,很多地方的村民完全没有法律意识。遇到事情仅仅依靠常理甚至是武力来解决。根本没有形成自我保护意识,有的地方政府干部还利用村民的愚昧,法律观念淡薄来对其实行欺骗甚至是恐吓。严重的破坏了政府部门的形象,破坏了党和国家的声誉。

2、政策观念淡薄。调查中发现很多数村民对国家、省、市、县现行政策了解不清楚、不懂、甚至不知道。如不能说出他们所交的费税中有哪些是合理的哪些是不合理的,也不知道国家对农村的现行惠农政策有哪些。

3、环境意识淡薄。在农村普遍存在环境意识淡薄的现象。其中最主要的表现在于伐柴烧饭。由于政府部门对农村能源的态度较冷漠,沼气、电能等能源在农村没有得到广泛应用,以至于农民把刀斧伸向树袜。在我的调查过程中,多数的村民还都以木柴为能源取暖、煮饭,虽也发现农村有少量沼气池,但不到调查的1%。

4、农民弃农从工带来的负面影响。由于农民穷,所以很多农民想借外出打工来增加收入。大批的农民弃农从工,自然这是能够增加一个家庭的收入,加快我国的工业化改造。然而其带来的负面影响更为严重。

首先:由于大量的劳动力外流,留守的大多是老弱病残和未成年少年儿童,造成农村劳动力匾乏,从而造成土地荒芜,农田荒废。农民没有信心把精力放在土地上,农业发展在农村停滞不前,农业在农村面临空前的危机。自对农民进行直接补贴以来,这种现象大有好转。

其次:由于大多数外出务工的农民素质低下,专业技术落后。所以,外出打工只能靠卖苦力,而且工薪微薄。而社会就业形势的日趋紧张,劳工素质要求的高标准化,使得农民外出打工的路上充满了荆棘。由于外出打工赚大钱的梦想破灭,加之城市对农民的歧视,很多打工仔走上了犯罪的道路,严重的影响了社会治安。

由于很多父母亲的双双出门打工,对孩子的学习很少辅导,对孩子的成长极少照顾,很多农村儿童从小就缺少父亲威严的教导和母亲温馨的劝教。加之文化程度低下,极易受人唆使,从而成为社会的隐患。

在我们所调查的一些乡镇村,没有一所像样的医疗所,没有一个邮政所,没有一个综合商店,没有企业。以种植大米为生的居民们,一年难得换上一套新衣服。只有过年时子女给买一些,他们生活艰苦难以形容。他们自己养了鸡,一年却难得吃上几回鸡肉;他们自己种了各种各样的蔬菜,但为了赚几个肥料钱,他们多数时候吃的是萝卜白菜。农民穷,但农民的负担却很重,与城市居民相比较,可以说是不公平,是政府对农民的一种偏见。中国社科院研究员钟伟教授指出:日前,我国农税累计为2100亿元,而政府在农业上的支出仅仅为800 亿元。

二、基层干部方面问题

我调查的干部直率地说,以前对农民的关怀实在是太少了。好在现在政策大大调整了,我们基层干部也存在不同问题阻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发展。

1、工作作风飘浮。国家取消农业税后,由于一些干部素质较低,缺乏服务农村、农民的思想和本领,干部下村进户的时间相对减少,“走读”现象严重抬头。

2、缺乏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乡镇干部大部时间都用在应付各级计划生育检查、搞计生工作。除了上级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外,很少

有把精力放在帮助农民寻找致富门路上,不愿意吃苦,怕承担风险。

3、群众选举“领头雁”难随人愿。村两委班子领导人虽说是群众民主选举出来的,但由于大多数见多识广的年青人都在外面打工,留守人员大都文化素质较低、年纪偏大,与外界接触较少,加之农村宗族观念没有彻底根除,群众难以选出能真正带领他们致富的“领头雁”。

三、解决上述问题的几点建议

事实上,许多基层干部不主动为农民服务,农民找到他们,有时候他们都不认真办好。他们说,有许多人想干事,但是工作环境不好,办不成。故此,我们认为要建设好社会主义农村,政府部门必须做好以下几点:

1、培养一批能带领群众致富的能人。

政府应花大力气培养一些有能力,能吃苦的带头人和民主选举那些能带领群众致富的能人,实施“民心工程”,每年每村切实解决——一件群众关心的实事难事,以增强村干部的向心力、凝聚力。积极推行民主管理。建立由群众代表、村组干部、农村“五老”、青年积极分子组成的新农村建设理事会,提高他们参与新农村建设的自主性、主动性,在财务、事务、村务、公益事业等诸多方面,全方位推行民主,真正做到还权于民。

2、转变政府职能,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

提高政府工作人员的工作素质,让其能够真正做到在其位谋其事。充分调动各部门的能动性,使其能够真正为农业服务,为农民服务。乡镇政府要尊重农民和企业市场主体的地位,变直接管理为间接管理,

变微观管理为宏观管理,变行政命令为提供政策、信息、技术服务,变下达计划为抓点示范,只有这样,乡镇政府才能从繁杂的事务中解脱出来,这是实现科学管理有效途径。政府还应加(请关注www.)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管,把中央对农村的惠农政策真正落到实处,预防官员腐败,切实减轻农民负担。

3、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调整农业结构,引进适合当地环境的经济农作物,因地制宜,帮助农民发展经济作物。让科技与农业接轨,引导农民发展高科技农业。多向农民提供小额贷款,扶持农民发展农副产业,并为其提供技术指导,经济援助以解决农民创业的经济忧虑和技术华条,

4、加大基础教育投入,改善农民子弟接受教育、环境。

农民最关心的是子女教育问题,他们希望政府加大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培养更多的高素质的教师,用政策鼓励他们来到农村,来教他们的孩子。加大投入,改善教师待遇,提高教师队伍素质,营造良好的尊师重教社会环境;按照九年一贯制发展思路,完善农村中小学布局,对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实行免学费、免杂费,杜绝辍学现象;

5、注重生态平衡,改善农民的居住条件。

重视生态环境建设,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 ……此处隐藏11253个字……着眼于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积极探索建立有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的体制机制。进一步深化劳动就业体制改革,形成城乡居民平等就业制度,扩大农民转移就业渠道。稳定和完善农村双层经营体制,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以现有的种植大户和农机合作社为依托,采取综合措施,推动土地规模经营,建立有利于节约土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农民共享土地增值的机制。

三、强化举措,合力共建,为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提供保障

(一)广泛宣传,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各乡镇要层层发动,广泛宣传,加力造势,使新农村建设的目的意义、总体要求、工作内容及具体措施家喻户晓,让广大农民从“要我建”转变到“我要建”。宣传部门和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要围绕新农村建设,精心策划、制作好专题节目,及时跟进报道好思路、好经验、好典型,兴起全县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热潮。

(二)部门配合,加大新农村建设的力度。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县直各部门要增强大局意识,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切实搞好服务。要把新农村建设的任务、目标作为今后农村工作的重点,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确保人力、物力、财力到位,保证工作顺利进行。对所有项目、资金,要实施“政府统筹,捆绑使用,定向投放”,积极支持新农村建设。新农村建设办公室要切实发挥指导、协调作用。组织部门要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民主政治建设。宣传部门要加大对新农村建设宣传报道力度,强化舆论

[1][2]下一页

第五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心得体会

建构和谐社会是全党、全国人民的根本任务,建设和谐新农村是建设和谐社会的极为重要的的方面。如何建设和谐新农村,没有现存的路子可走,必须要进行探索和创新。围绕如何解决“三农”问题,理论界进行了不少的探索,有的地方也在进行探索性的试点,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如何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建设和谐新农村,实现小康社会,必须要深入进行探索,作出明确的回答。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同志在阳东县北惯镇平地村挂点,创造性地提出、并率先地实行的“固本强基工程”,对如何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建设“和谐新农村”进行了新的、创造性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显著的、耀人的成绩,有了明确的答案。张德江书记说:“实施固本强基工程的根本目的,就是要通过加强村级党组织建设,加强村委会建设,加强农村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促进农业经济发展,促进农村文明进步,促进农民素质的全面提高。”我暂且把这个“固本强基工程”名为“建设和谐新农村的阳东模式”,简称为“阳东模式”,这个模式具有极重要理论价值和普遍的实践指导意义。

这个模式是建设和谐新农村的创新模式,它以“固为民之本,强执政之基”为理论指导。“固为民之本,强执政之基”是“三个代表”思想的高度概括,是建设和谐新农村的基础与指导方向。以民为本,是我国传统的“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人民大众谋利益,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建设和谐社会,走上富裕的小康之路,是中国共产党一切活动的根本宗旨。我们党在农村执政的基础是扎根于村民中的基层党支部,这个基层组织带领村民,发展农村经济,奔小康,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充分反映村民的热切愿望,得到村民真诚拥护,是深得民心的,“得民心得天下”,这就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深厚的群众基础和法律基础。

一、这个模式的建立,首先抓好、加强领导村民建设和谐新农村的领导班子问题。

张德江书记明确的指示说:“要彻底解决‘三农’问题,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改变农村面貌,关键是要把农村的班子建设好。”平地村领导班子建设的第一步,解决党员干部思想不够解放和领导群众致富能力不强的问题,不断地教育干部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建立培养干部的教育机制,选派村干部进市、县党校的大专班深造,系统学习理论、村务管理和实用技术等方面的知识。通过学习深造,提高了领导成员的政治素质和理论水平,思想观念从传统的小农经济的模式中解放出来,逐渐树立起市场经济意识,解放了思想,开拓了眼界,增强了村干部领导群众致富的能力。第二步,改变传统的用人机制,采取组织推荐、群众推荐和个人自荐相结合的方式,选拔录用村的“两委”干部,聘用了村党支部副书记、村委主任助理和村务工作人员等,这就使得有理想、有能力、有才华的人脱颖而出,为建设和谐新农村出力。第三步,为了着眼于建设和谐新农村的持续发展,必须要培养村级领导班子的后备力量。平地村党支部在“固本强基”思想的指导下,对支部的建设采用了新的教育培养机制,新的党员活动载体,新的发展党员的渠道,这样就能不断的从建设和谐新农村的社会实践中,不断的使党支部注入了新鲜血液,加强支部的核心地位和领导力量。为了能够提高村级政权领导成员的管理能力,他们建立起了完整的工作制度,使职责明确,有章可循,便于更好地开展工作,也便于村民的监督。

建设和谐新农村必须要有强有力领导,必须要发挥党支部的核心领导作用。建设和谐新农村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要把存在了几千年的、保守的、简单循环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改造成为充满激烈竞争的、面向世界市场的、为消费者服务的、为他人的需要而生产的,要在多元文化的组合中实现其价值的市场经济,这是一场和平的、渐进的、深刻的革命,这场革命将会改变村民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当前的“三农”问题,其基本的原因是小农经济与市场经济相矛盾造成的。换言之,必须彻底克服小农经济的思想意识、生产方式、经营理念和交往方式,才能使传统的农村实现工业化、产业化和城镇化;同时,也必须实现了工业化、产业化和城镇化,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小农经济与市场经济的矛盾,才能推动农村生产力的发展,才能完成和谐新农村的建设。村党支部是“三个代表”思想在农村的体现者与实践者,因此,农村领导班子的建设必然成了极为重要的,不能不首先要解决好的问题,“尤其要提高班子的综合素质,提高带领农民致富奔康的能力”,这是建设和谐新农村的关键问题。

二、这个模式,通过“三化并举”,把“建设富裕文明的新农村”作为“固本强基工程”的终极目标。

以工业化为中心,促进产品化和城镇化的建设。平地村“两委”明确提出“工业富村”的发展思路,以万象工业园作为经济发展的载体和先锋,以工业化带动种植业的发展,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效益农业”,发展生产力,增加农民的收入,使村民富裕起来。这是建设和谐新农村的物质基础。“固本强基工程”以“富民”为根本的任务,体现了“情为民所系,政为民所执,利为民所谋”的宗旨。在我国传统的政治思想文化中,有“富民”的优秀传统。历代儒家都把“富民”作为社会和谐的重要内容之一,早期启蒙思想家唐甄明确得出,“立国这道无他,惟在于富,自古未有国贫而可以为国者。”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行的“富民”政策是受其宗旨所决定的、是自觉的,不只是理论上的探讨,而是付诸实践的。不改变传统的产业结构、不改变传统的增长方式、不发展商品生产,就不能增加社会财富,就不能使村民富裕起来。在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基础上,使村民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使财富分配的公平,这是建设和谐新农村的最基本的物质保障。

本新闻共2页,当前在第1页12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心得体会-警惕违法建筑阻碍新农村建设(精选多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