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般若蜜多心经(精品多篇)为网友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释义 篇一凡人要度苦厄,了生死,成大觉,非从自心下手不可。但要明白自心,只依这二百六十个字,已经够了。但空的道理不明白,自心的相貌也难彻了。这个经,最主要是说性空的道理,不是世人所说的空,那是断灭空,他们误解佛法是消极自了的。今把此经判分七段,用白话来逐字逐句解释,使世人明白空的真义,不至误会造业。由此断一切苦厄,并可发大悲平等心救世,证明佛法在社会上的大用,实是开发世界大同唯一的法宝。
【般若】 (bō rě),这是梵文,我国名为大智慧。因为中国文字难尽其义,所以仍用原文,并且尊重这几个字,所以不译。这个般若,全是说心的妙用。上自佛,下至众生,无不由此而成佛道,了生死,度苦厄。论其性体,是不生不灭的金刚;论其相貌,却是无形无状的实相;论其妙用,乃是不可测知的圆通神妙。这个般若,是人人有分的,佛和众生都是平等的;不过佛是开了般若慧,众生是有而不开,被无明所蒙住了。至于般若两个字,解释却有许多字,当云“通达世间法出世间法,融通无碍,恰到好处,而又不执取诸法的大智慧。”才能尽其义。因为世间法人事等等,都是佛法。佛是觉义,能觉悟世上一切人情世故。尽了人道,才可成佛。总之,入世出世,只是一心,颠倒烦恼,贪嗔痴迷,是六道众生的心;如能空净自在,不固执,便是佛菩萨的心。所以离世法,便没有佛法;离了般若,只有作孽受苦厄的分了。
【波罗】 此言彼岸;因为有个度字,所以假定一条生死河,众生在苦恼的此岸,要度过到清净的彼岸,用来比喻,不是真有此岸彼岸。
【蜜】 是到的意思,是到了果位了。果位是究竟涅盘,涅盘就是清净。
【多】 是上面的意思。到彼岸之上,才是究竟。现在假分五步:第一步在此岸;第二步入流,是下了渡船了,是初发心的人,亦是初果罗汉;第三步是中流,船在河中间,如声闻缘觉;第四步到了彼岸,是十地以下的菩萨,终不是究竟;必第五步上岸,“多”舍去了船,即是舍去了法见,扫除了执心,斯是了无挂碍的等觉菩萨和佛。
【心】 心是什么?是个影子,不能说有,不能说无:所以无形段,不过是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和六尘(色、声、香、味、触、法)相对起了认识,叫做六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所以是集起的。就是心同外境集合而缘起的幻影,即名幻心;心中起的道理,叫做幻法;执住个幻我成个幻见,于是成熟了,就有六道生死。但造成这个生死的是幻心,要开般若智慧了脱生死的,还是要用这幻心;成到佛(涅盘),也是用这幻心,你既然知道是幻的,那么就有幻心造成幻法,一切人事等等,六道生死涅盘,还不是一样是幻的?由此可觉本来没有生死,都是冤枉造作。既无生死,就用不着涅盘了,所以说诸法空相,涅盘生死等空华,即是此意。但又为什么分真心妄心呢?这是不得已而替初学的人说,其实心,根本不有,不可得,又分什么真和妄呢?不过幻心不能除,人事上一切的幻用不能废,所以权分真心妄心。真心是无心之心,何以叫无心之心呢?即是不起念时,而见闻觉知仍旧了了,却无分别,寂然不动的,此是真心;如一起了念,分别人事,而可以心不颠倒,亦不逐境流浪,顿然归到无心本位,此还是真心。至于念念流浪,不觉渐渐入了迷途,此名妄心,但本体勿失的。这部心经,就教你凛觉的法子,用智慧观照什么是心?什么是苦厄?又如何回归到清净寂灭无心之心的本位?所以名为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经】 有许多意思:如“路”,指示我们回复真心之路的;“法”,一切方法;“贯”,贯通前后的义理;“契”,契合各人的机,各事的理,有这几种解释。现在二百六十个字,是文字般若,指示我们观照般若的方法;照此去做,实证实相般若的究竟,总不出众生心行中事,所以经是完全指我们自身而说的。
此经共有七个翻译,这是唐朝三藏大师玄奘所译,文是简单的,义是深奥的。虽有七译,意义是一样的。读经当重意义,不可徒在文字上死执。此经是替大乘菩萨登佛位说的,表至高无上的佛境,意境只有自己晓得,说不出的,所以叫做无字真经。并不是真的无字,愿学人自己领会自己的境界,到了如何地位;至于佛的境界,却不是二乘人或十地以下的菩萨可以测知的。我们东土人,大乘根器多而厚,所以不论男的女的,识字不识字,都喜欢读这个经;譬如人闻香,个个人知道香味好,但多半不知道是什么香;而受薰是平等的,所以不可思议。以上释题竟。
【观】 定下了心,运想那个道理叫做观。这个观,是已证到果地圆成的妙观,不是因地初修作观的观,是大自在观,般若的大机大用已经启发,心无能观,亦无所观,是能所双忘的妙观。
【自在】 是无可无不可的自在,不是自由。自由是不肯受拘束的,但环境不如你的意思,便苦了。独有自在,是到处能安,自然地不受环境所困,一切好坏随缘;乐亦不喜,苦亦不恼,知道他是本来空,自己有主宰的。这个自在,是指大自在。
【菩萨】 是菩提萨埵的简称,能自己觉悟,再能觉悟人的谓之菩萨;所以是人天的导师,为三界的善知识。三界是:(一)欲界,由人的一部分下至五道;(二)有色之界,指天道;(三)无色之界,指禅天;总是在六道中。菩萨分在家,出家,地前,登地,十地等觉,最高是一生补处菩萨,就是佛退位后,他来接位的,如此土的弥勒佛,西方的观世音大士。这个菩萨,是指十地等觉将登佛位的大自在菩萨。
【行】 心行,心中起种种妙观妙行的大用,作种种自利利他二事业。
【深】 不是深浅的深,是不可测量的意思,圆遍广大,究竟无上的妙行。
【般若波罗蜜多】 上面已经解释过了,就说菩萨的功行,已到究竟地,登彼岸之上了。
【时】 这时字关系甚大,显明到了这个境界的时候,正是果位的时候,已经断除一切烦恼,度尽苦厄,没有挂碍的了。在下两句“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之后的意境,点明大自在的光景,不可草草。
【照见】 朗然觉照,彻见无余的意思,是无功用的功用,毫不著意的觉照,心神会通的了。
【五蕴】 指色、受、想、行、识,这五事蕴结不分,叫做五蕴。此言心和外境相蕴合,统名曰色。一个色字,包括五个字在内,并且包括外面一切一切有相相形形色色,内面无相相思想方面都在内。外境原是色,而我的眼、耳、鼻、舌、身、意也是色;外色和内色接触了,就有个受;既受了,就要去想象他,这是想;想到了,心中一行转念,这是行;转出那知识来,就是识;所以受想行识四个也还是色,总是幻心幻起的作用,成就种种的幻法。这个五蕴,是众生造孽受苦成立六道生死的资本,但也是开般若,除习气,度苦厄,了生死的工具,也就是佛菩萨成大觉度众生的工具。同要用五蕴,只是佛菩萨能照见本空,可以善用,不被所转,众生反被所缚;是在觉不觉,明空不明空之别,不要指定为不好的东西,反生了偏见。
【皆】 统统包尽无余,就是一切的意思。不但人空,法亦空,连照见亦空,因为照见亦是五蕴,所以称皆 ……此处隐藏10063个字……无上大涅盘。“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三世诸佛也是依般若成就,依般若证得无上正等正觉。般若为佛母就是这个道理。
因为行深般若,所以能够得到究竟涅盘;能行甚深般若,所以能够证得无上正等正觉。
第四分,以秘密般若来称赞显了般若。“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
第五分,以秘密般若加持显了般若。“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此经268字分这五个部分,大家把这五个部分区分好了,记牢了,我们再来念《心经》,就能够随文入观。在观照中,逐步地照见五蕴皆空,照见六根六尘皆空,照见十八界皆空,照见十二因缘、四谛皆空,照见菩萨的智与得皆空。在没有所求心、没有执著心、没有分别心的甚深般若指导下,心无挂碍,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
缘 起 篇五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是佛教徒每天早晚课必诵的经典,有人念了一辈子,几万遍或几十万遍,甚至几百万遍了,可是能明白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含义的人几乎没有。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是专门讲修炼的,三世诸佛都是依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修成无上正等正觉的;所以,只要他能明白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含义的人,他就能修成正果!你看当今中国有几个人修成正果了呢?
当今学佛的人不是在争名夺利,就是在浑浑噩噩混日子,讲修炼的人少的可怜,懂修炼的人几乎没有!基本上都是指佛穿衣,赖佛吃饭,问佛要钱的庙混子!很多老和尚在庙里混了一辈子,依然免不了疾病的困扰,痛苦呻吟,真是可怜!有人看到这可能心里很不舒服,你如果心里不舒服,那么觉焘要问你,请问佛学是用来干什么的呢?佛学是用来了生死,度众生的!再请问你出家的目的是干什么?难道就是为了混口饭吃,苟延残生吗?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么佛教真是太悲哀了!你如果不想让人家叫你叫庙混子,哪你就拿出点上进心来,认真去修行,修出点东西让人看看,看看我到底是不是庙混子?俗话说: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骝骝!否则你不想人家不说你是庙混子都难!
什么叫庙混子?庙混子就是不去修行了生死,而是在庙里混吃混喝等死的人就叫庙混子。不知道这些庙混子,白吃白喝白拿善男信女的'那么多钱,不知道将来会有什么因果?现在很多庙里把会念几句经,会敲几个法器的人就像宝贝一样供着他,真是滑稽!这本是一个出家人的基本功课而已!有什么值得尊重的呢?他们离真正修行人的目标还差十万八千里呢!如果在庙里混了几年,连经也不会念,法器也不会打,又不去修行了生死,那就是真正是披着人皮的屎尿台、寄生虫了!现在还有一些和尚觉得自己会念几句经就很了不起!在那摇头晃脑,洋洋自得,不给钱经也不念,早晚课都不做,简直是无语。觉焘不才,今天将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注解供大家修学参考。
另外还要对历代注解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的人说几句话,他们同样没有看明白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的含义,他们同样没有修成正果,他们只是佛教的学者,他们不是佛学的实践者。他们只是在断章取义,望文生义,画蛇添足而已,他们注解过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其它人依然看不明白如何修,如何炼,依然是茫然不知所措,所以他们只是在自话自说而已。
这里举两个例子说明一下:第一个例子,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名称的注解。般若两个字基本上注解为智慧或大智慧。波罗蜜注解为到彼岸。连起来就是“大智慧到彼岸”。到彼岸干什么呢?需要说一大堆废话来解释,说我们现实人生有很多痛苦烦恼,就象是在苦海中轮回不停,到彼岸呢就不会有痛苦烦恼,生死轮回了,可以不生不灭了!我这是把他们注解的内容概括起来还是这么啰嗦,为什么不能直白说“了生死”呢?这不是更简单直白吗?
把般若解释为智慧或大智慧更是荒唐!请问这个世界上有什么智慧能了生死呢?只有方法才能了生死,所以把般若两个字解释为智慧或大智慧是不正确的。还有把“心经”的心字恨不能写一部书来解释它,一个标题的最后两个字用得着那么大费周章吗?如果心字那么重要,请问般若波罗蜜多这六个字又是干什么用的呢?所以觉焘说他们是在望文生义,断章取义!他们修不成正果是很自然的了。标题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经文的中心思想,只有在少数情况下,标题和经文没有太大的关系。
哪觉焘对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这八个字是怎么解释的呢?觉焘的解释是“禅定开慧了生死心法”。只有这样解释才能和经文里的“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和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掛碍,无掛碍故——究竟涅槃,以及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联系得起来,对得上号。如果不把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解释为禅定开慧了生死心法的话,请问行深般若波罗蜜多如何行?又如何深呢?三世诸佛又如何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究竟涅槃呢?所以只有禅定可以行深度禅定,行浅度禅定,可以开慧,可以了生死,可以入涅槃。心经两个字现在不解释,后面正式注解经文的时候再解释。
咱们再讲第二个例子舍利子:舍利子是修成正果的人,圆寂时所化的实物。舍利弗是一个部族长老,是一个人名。而以往注解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的人几乎一致都把舍利子当作舍利弗来注解的,这是非常荒谬的!一、舍利弗和观世音菩萨都是释迦牟尼的追随者,他们两个人同辈,舍利弗不去请释迦牟尼开示,而去请观世音菩萨开示不符合常理。二、称人家小名的,只有两种情况会用,一是长者叫晚辈为某某子,如牙子、小子、狗子、肥子等等。二是尊者对卑者的称呼,如善男子、舍利子等等。可是观世音菩萨和舍利弗是同辈,而且释迦牟尼当年讲弥陀经时称舍利弗都没有称舍利子,观世音菩萨怎么敢称舍利弗为舍利子呢?所以从以上两点足以看出历代注解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的人都没有真正看懂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他们更不可能修成正果了。他们注解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自然是望文生义,断章取义,画蛇添足了。
哪观世音菩萨为什么要用舍利子来作引子呢?这就是观世音菩萨的高明之处。
一、舍利子是历代修成正果的人圆寂时所化的法物,足可以证明佛学是真实的,不是虚的,更不是假的,舍利子就可以证明一切。
二、舍利子本身就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长,完全等同于佛性,可它却又不是佛性,它是佛性所化的法性实物。所以用舍利子来作引子再恰当不过。好了,闲话不多说了,下面正式注解经文。
《心经》全文: 篇六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罣碍,无罣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磐。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你也可以在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般若蜜多心经(精品多篇)范文。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