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贵阳市地名管理规定新版多篇为网友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本市地名管理,适应社会发展、对外交往、城市建设和人民生活的需要,根据国务院《地名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地名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地名,具体包括:
(一)市、区、县(市)、乡、镇、街道办事处、建制村等行政区划名称;
(二)山、川、河、沟、岭、坪、滩、草原、湖、泉、峡、水道、岛屿等自然地理实体名称;
(三)城镇街巷、自然村寨、居民区、社区、住宅小区等居民地名称;
(四)城市道路、桥梁、隧道、公共交通车站(点)和其他具有地名意义或指位功能的市政设施等名称;
(五)广场、公园、名胜古迹、纪念地、风景区、自然保护区、高新技术开发区等名称;
(六)具有地名意义或指位功能的机场、港口、码头、铁路和公路站、线,以及长途客运汽车站、货运枢纽站等名称;
(七)具有地名意义或指位功能的建筑物、构筑物、门、楼牌等名称;
(八)其他具有地名意义或指位功能的名称。
第四条 依照本办法命名或更名的地名应遵循历史沿革和保持文化传承,并相对稳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更改。
地名管理中涉及公众利益、城市形象和反映城市历史文化风貌的重要事项及重大决策,应当广泛征求社会各界和广大市民的意见。
第五条 地名管理实行统一领导,分级分部门负责。
市民政部门是全市地名管理的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地名的统一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具体负责所辖区域内的地名管理工作。
规划部门负责协同民政部门做好道路、居住小区、楼宇等建筑物实体的地名规划工作,以所在地民政部门命名后的道路名称、建筑物实体名称审批建设规划项目。
公安部门负责协同民政部门做好楼门牌的编制和使用工作,居民身份证、户口簿或其他证件的详细地址(街、路、巷名称,楼门牌号和楼宇名称等)以所在地民政部门编制为准。
建设、财政、城管、工商、文化、土地、房管、旅游、林业绿化等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协同做好地名管理工作。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设专职或兼职地名管理员、负责地名管理工作。
第二章 地名命名、更名、废名
第六条 地名命名应遵守下列规定:
(一)有利于维护国家尊严和民族团结,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二)体现当地历史、地理、文化、经济特征,尊重当地群众意愿;
(三)一般不以人名命名地名,不得用外国人名、地名命名地名;
(四)县级以上行政区划名称,一个县级行政区划内的乡、镇、街道办事处名称,一个乡、镇内的自然村名称不得重名;云岩、南明、小河三个区内的居民区、街、路、巷和建筑物名称不得重名,其余同一个县级行政区划内的居民区、街、路、巷和建筑物名称不得重名;人民政府不驻在同一城镇的县级以上行政区划名称,其专名不得相同;
(五)乡、镇、街道办事处一般以乡、镇人民政府驻地居民点和街道办事处所在街、路、巷名称命名;
(六)不得以著名的山脉、河流名称作为行政区划专名;自然地理实体的范围超出本行政区域的,亦不以其名称作为行政区划专名;
(七)各专业部门使用的具有地名意义的港、台、站、场,铁路、公路、公交车站(点)、桥、隧道、水库(坝)、灌渠等交通、水利、电力设施名称,应当与当地地名一致;
(八)不得使用生僻字、同音字、贬义字,以及字形字音易于混淆或易产生歧义的字。
第七条 地名更名、废名应当遵循下列规定:
(一)损害国家领土主权、民族尊严,带有民族歧视,不利于民族团结以及有侮辱人格和低级庸俗内容,违背国家法律、法规的地名必须更名;
(二)不符合本办法第六条第(三)、(四)、(五)、(六)、(七)、(八)项规定的地名,应当更名;
(三)各级行政区划的设置、撤并、调整需要更名的,按照国家有关行政区划管理的规定办理;
(四)一地多名、一名多写的,应当确定一个统一的名称和用字;
(五)因地形地貌方式自然变化、行政区划变更调整、城市建设规划自然消失的地名,应当及时废名。
第八条 少数民族语地名按国家和省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章 地名命名、更名、废名的审批权限和程序
第九条 各级行政区划的设置、撤并或划界调整需要命名、更名、废名的,按照《国务院关于行政区划管理规定》的审批权限和程序报请审批。
第十条 城镇大道、路、街、巷名称的命名、更名、废名,按照属地管理原则,由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制定方案,报请当地人民政府确定,抄送市民政部门备案。
建制村、自然村名称的命名、更名,由乡镇人民政府报请上一级人民政府确定。
市内跨行政区域的街道名称的命名、更名,由市民政部门制定方案,报请贵阳市人民政府确定。
第十一条 本市山、山口、山峰、山洞、山谷、山岭、丘陵、泉、江河、湖等著名或跨地区自然地理实体名称的命名、更名、废名,由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提出方案,经市民政部门初审后报贵阳市人民政府确定。
第十二条 具有地名意义的纪念地、游览地、名胜古迹、自然保护区等名称的命名、更名、废名,由主管部门与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协商后提出方案,经市民政部门初审后报贵阳市人民政府确定。
第十三条 各专业部门使用的具有地名意义的铁路、公路、桥梁、隧道、车站、机场、渡口、水库、水渠、堤坝和具有地名意义的市政、交通、水电设施等名称的命名、更名、废名,按属地管理原则征得当地人民政府同意后,由专业主管部门审批,报所在地民政部门备案。
第十四条 凡新建、改建道路、新辟开发区、新建大型建筑、新建居民区,应到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办理有关地名手续,并按照相关管理规定编制门牌号码。
门、楼牌号,由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负责统一编制,报同级人民政府确定,并作为标准地名(标准牌号)抄送同级公安机关。
第十五条 申请地名命名、更名、废名,应当将理由及拟采用的新名含义、来源等一并加以说明。
第四章 标准地名的使用和管理
第十六条 依照本办法及有关规定批准的地名为标准地名。对新批准的标准地名,民政部门应当及时向社会公布。自公布后在相应地方设置地名标志。
第十七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应使用标准地名。特殊情况需要使用旧地名的,在标准名称后加注旧地名,以资辨别。
第十八条 市民政部门和专业主管部门负责编篡和审定本市行政区域或本系统的各种标准化地名出版物,及时向社会提供法定地名。其他部门未经授权不得编纂标准化地名工具图书。
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等的公告、文件、证件、影视、商标、广告、牌匾、地图以及出版物等所使用的地名,均应以正式公布的标准地名为准,不得擅自更改。
第十九条 地名标志的种类是指自然地理实体、居民地、各专业部门使用的具有地名意义的名称牌、界线牌、路牌、门牌,铁路、公路沿线的指路牌。地名标志中的路街牌、巷牌、楼栋牌、大门牌、小门牌的内容、式样、规格和材料应当按照国家有关标准执行。
第二十条 地名标志的设置管理按照属地管理原则,由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负责设置、管理、监督、维护和更新,并保持整洁、醒目和完好,设置后报市民政部门备案。本市同类地名标志的样式、规格等应当统一。街、路、巷等地名标志,在其起止点、交叉处边缘和丁字口设置,较长的街、路还可在中段增设标志。
各专业部门使用的具有地名意义的名称牌由各专业部门设置、管理,设置后报市民政部门备案。
第二十一条 地名标志设置、管理、维修、更换等所需的经费,按下列规定承担:
(一)行政区划内的界牌、桩等地名标志,由同级财政承担;
(二)区、县(市)属地的路、街、巷、居民区、村寨标志牌由区、县(市)财政承担;
(三)门、楼牌由房屋开发建设单位或所有人承担;
(四)新建、改建、扩建项目的地名标志列入工程预算,由开发建设单位承担;
(五)其他地名标志,由设置人承担。
第二十二条 地名更名后,地名标志必须及时更换;地名废名后,地名标志必须及时撤除。
第二十三条 严禁在地名标志上乱贴、乱画、拴绳、挂物。
第二十四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地名标志的义务,不得擅自移动地名标志位置。
第五章 奖励与处罚
第二十五条 对在地名管理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由市或县级人民政府给予表彰或奖励。
对检举揭发违反本办法行为的有功人员,由市或县级人民政府给予表彰或奖励。
第二十六条 对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会同相关部门,责令限期改正。
(一)擅自命名、变更地名的;
(二)不使用标准地名的;
(三)不按规定设置或及时更换地名标志的;
(四)擅自移动地名标志的。
第二十七条 违反其他有关规定的,由相关部门依法进行处罚。
第二十八条 地名管理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的,由行政主管部门给予批评教育,情节严重的,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九条 地名的汉语拼音字母拼写,以《中国地名汉语拼音字母拼写规则(汉语地名部分)》为准。
地名应按国家确定的规范汉字书写,汉字字形以《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为准。
第三十条 本市地名命名和地名标牌的设置应当按照《贵阳市地名命名和地名标牌设置管理技术规范》(见附件)执行。
第三十一条 本办法施行前,已竣工的建筑物或构筑物未办理地名命名手续的,从本规定公布之日起三个月内,由主管部门或产权所有者到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补办地名命名手续。
第三十二条 本办法自2008年9月1日起施行,原《贵阳市地名管理规定》同时废止。
根据有关标准现对贵阳市城镇道路、街、巷、居民住宅区、人工建筑物等地名命名和地名标牌的设置作如下规范:
一、街道名称一般由专名与通名组成,通名按街道长短宽窄分为大道、路、街、巷,根据需要可在通名前冠以方位词以资区别,较长的街道可分段命名。
大道——用于宽度在50米以上的道路;
路——用于宽度在30-50米之间的道路;
街——用于宽度在10-30米之间的道路;
巷——用于宽度在10米以下的道路。
二、居民住宅区
小区、新村:用以命名总建筑面积达20万平方米以上的居民住宅区,同时必须设置配套幼儿园及小学;
花园、苑:用以命名总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以上,绿地或人工景点面积为总占地面积30%以上的居民住宅区;
公寓、新寓:用于命名高层住宅楼或多幢住宅楼群。
三、人工建筑物
大楼、大厦:用以命名15层以上的高层建筑物;
商厦:用以命名以经商为主、办公为辅的高层或较大型建筑;
城:指具有商业经营、娱乐、餐饮、商住等综合性功能的较大型建筑物;
广场:主要用于城市中占地面积较大的公共场地、绿地,如用于大型建筑物通名,必须具有商用、办公、娱乐、居住等多功能性,且室外整块公共活动场地应当在2000平方米以上(不包括停车场)。
四、门楼牌编制原则
贵阳市门楼牌编制按照《贵阳市门牌编制安装管理办法》编制门牌号码。具体编制原则:大道、路、街分单、双号编制,东为双号,西为单号,南为双号,北为单号,巷为顺号编排。楼房、院落每栋(幢)编制一个正号,内部编制附号。
五、地名标牌制作规定
地名标牌是指自然地理实体、居民地、各专业部门使用的具有地名意义的名称牌、界线牌、路牌、门牌,铁路、公路沿线的指路牌。地名标志中的路街牌、巷牌、楼栋牌、大门牌、小门牌的内容、式样、规格和材料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地名设置的国家标准执行。
地名标牌以东西走向为蓝色,南北走向为绿色。文字颜色为白色。
一、制定的必要性
原《贵阳市地名管理规定》于1995年修订出台,曾经为规范我市地名管理工作奠定了较好的`基础。但随着新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城镇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建设速度不断加快,人们交往活动的频繁,地名作为传播信息不可缺少的载体,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对地名规范化、标准化和信息化服务的要求就更为迫切,地名管理工作所面临的任务越来越重。原来制定的《贵阳市地名管理规定》已不能适应新的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地名管理存在一地多名等不规范的情况,因此,针对当前我市地名管理现状,为切实规范我市地名管理工作,使我市的地名更加标准化、信息化,重新制定《贵阳市地名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也就更为迫切了。
二、依据和过程
(一)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
2、《地名管理条例》;
3、民政部《地名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4、贵州省人大会《关于贵州省政府规章设定罚款限额的规定》。
(二)过程
为了适应新时期新形势下我市地名管理工作发展的需要,市民政局在原《贵阳市地名管理规定》的基础上,着手起草《贵阳市地名管理办法》,2007年9月中旬完成了初稿的撰写工作,广泛征求了各县级人民政府以及市规划局、市建设局、市公安局、市财政局、市城管局、市工商局、市文化局、市国土局、市房管局、市旅游局、市林业绿化局等相关部门意见和建议,同时借鉴了外省市的成功经验,经反复修改,数易其稿,形成了本《办法》(送审稿),并经市政府法制办审查、修改,形成本《办法》草案送审,经2008年6月23日市人民政府常务会议通过。
三、需要说明的问题
(一)关于执法主体的问题
根据国家地名管理有关规定,地名管理实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的地名工作,所以本《办法》第五条明确规定:市级以及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为本市地名管理的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地名管理工作。同时明确规划、公安等其他部门以及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在地名管理工作中的职责。
(二)关于门、楼牌号编制问题
为了解决门、楼牌的错号、重号问题,正确、合理地使用门、楼牌号,根据国家地名管理规定,本《办法》第十四条第二款规定:门、楼牌号由所在地民政部门负责统一编制,报同级人民政府确定,并作为标准地名(标准牌号)抄送同级公安机关,以确保门、楼牌号的唯一标识性。
(三)关于地名标志规范的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17733.1-1-1999《地名标牌城乡标志的设置标准》对地名标志内容、式样、规格、材料、设置以及地名标志的规范管理等等方面进行了规范。为进一步规范我市的地名命名和地名标牌的设置,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贵阳市地名命名和地名标牌设置管理技术规范》作为附件一并施行。
(四)关于大楼、大厦命名的有关问题
为了进一步规范大楼大厦的命名问题,在本《办法》附件中第三条规定:“大楼、大厦”用以命名15层以上的高层建筑物。为了维护地名的稳定性,对于原来命名为“大楼、大厦”的15层以下的建筑物维持原来的命名,对于新建的人工建筑物命名严格按照本《办法》的规定执行。
(五)关于行政处罚问题
为了进一步规范地名管理,本办法对违反本《办法》规定的行为根据国务院《地名管理条例》及贵州省人大会《关于贵州省政府规章设定罚款限额的规定》的规定,设置了相应的行政处罚。
你也可以在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贵阳市地名管理规定新版多篇范文。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