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语:《鸟的天堂》课堂教学实录(精品多篇)为网友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鸟的天堂》课堂实录 篇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鸟的天堂》:
“鸟的天堂”目前已成为一处游览胜地。请你根据课文内容,并想办法搜集一些有关的材料,为导游写一篇简短的解说词。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情感与态度 方法与习惯
1.利用网络展开多层面的拓展阅读,进一步了解“鸟的天堂”的相关资料。
2.能较好地对搜集的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尝试写简短的“解说词”。
3.在自主探究的网络读写活动中培养兴趣,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感受祖国河山之美。
4.通过小组分工协作和信息成果集体共享,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5.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了解利用网络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
6.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利用网络等现代信息媒体获取资料解决与学习、生活相关问题的主动性和习惯,拓展语文学习的渠道。
教学重点
利用网络自主探究,培养初步的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难点
对网上各种信息源的比较筛选,及学生易受无关因素的干扰而导致的效率问题。
教学准备
1.学习课文《鸟的天堂》,激发学生对“鸟的天堂”的兴趣,使其能自主提出问题,产生较强烈的阅读需要。
2.网络资源的配置:网络课件、网络教室、作为网络课件运行主要平台的局域网主机服务器、可供访问Internet的互联网接入设备。
3.网络课件的制作:网页文件格式、上传至局域网服务器或Internet网站、包含BBS论坛(供学习共同体间交流或师生间指导答疑)、作必要的信息代理(本地资源索引和初步的Internet泛在资源代理)。
教学过程
教学程序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评注
激情
设疑
1.学生回忆课文内容,描述“鸟的天堂”那美丽而生机勃勃的大榕树和众鸟活动的奇妙景象。
2.组织全班交流,拟订主要问题
(1)解说词的一般格式是怎样的
(2)鸟的天堂的具体地址在哪儿
(4)鸟的天堂的有多少年的历史了
(5)鸟的天堂最初是怎样形成的
(6)鸟的天堂里有哪些种类的鸟
(7)人们是怎样保护鸟儿的……
1.导入 ,激发兴趣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随巴金爷爷浏览了“鸟的天堂”,那“鸟的天堂”给我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
2.提出活动内容
“鸟的天堂”目前已成为一处游览胜地。本次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要求我们根据课文内容,并想办法搜集一些有关的材料,为导游写一篇简短的解说词。
3.设疑
面对这个任务,大家有哪些困难呢?对鸟的天堂同学们还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大家主要想通过网络搜集哪些方面信息呢?
(1).因以前曾作过一些网络阅读的简单尝试,学生们对利用网络搜集资料的便捷特点已有初步体验。在学文后提出教材安排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要求时,学生们纷纷建议通过互联网查找有关“鸟的天堂”的资料。
(2).学习者具备良好的问题意识,是自主探究学习的前提。帮助学生归纳出主要问题,使学生能顺利展开网络学习,也有助于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组织
指导
1. 学生按共同的阅读兴趣自愿组合,以二至四人为一小组,组成学习共同体。
2.小组讨论,确定小组活动具体目标。
3.小组组内分工、组织协作
(1).明确活动要求
以小组为单位根据活动目标搜集资料,将感兴趣的材料进行初步地整理加工。结合课文和搜集的资料,写一篇介绍“鸟的天堂”的解说词。
(2).指导使用网络课件
熟悉课件界面,提示本地资源的索引位置和搜索引擎的使用,指导利用BBS论坛共享信息资源及组际、师生间交流 。
(3).明确网络阅读的具体目标,是排除无关干扰、提高网络阅读效率的关键。
(4).网络中的信息是海量的,不管是信息的搜集、整理,还是信息的评判、加工,都要求有良好组织结构的协作。本课中,主要是从以下两方面来组织的:(一)组建合作学习小组,引导组内分工协作。(二)组织组际合作,利用BBS讨论区和作品展示区,在小组间创设一个研讨交流的和谐环境。指导学生学会合作,学会充分利用网络的共享,这也是提高网络阅读效率的重要因素。
自主
探究
1.各小组根据本组目标,展开自主探究性网络阅读
根据本地资源索引,阅读校园网资源库中的资料
利用网络课件中提供的搜索引擎,访问国际互联网,查找所需资料
进入BBS论坛,将搜集的资料粘贴于BBS与他人共享,或阅读他人提供的资料
在BBS中进行组际交流或师生交流,质疑、交流想法、组织协作
2.各小组对搜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加工,在充分分析评判的基础上筛选出有效信息。
3.各小组根据资料尝试撰写解说词。
(1).利用局域网监控系统及时了解各小组学习情况,适时调控。
(2).进入BBS,释疑,并为学习有困难的小组提供指导和帮助。
(3).在BBS中组织和指导各学习共同体内部及组际间的分工协作。对团队协作能力强的小组进行表扬,激励各小组展开卓有成效的合作
1.处于真实的问题情境中,学生的探究欲特别强烈,主体潜能得到较充分地发挥。
2.面对丰富的网络资源和网络阅读的交互性,各学习个体可自主选择不同的探究途径,并在探究的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这也是网络阅读过程中激发学生主动探究兴趣的动力之一。
3.指导学生学会合作,学会充分利用网络 的共享,这也是提高网络阅读效率的重要因素。
4.从网络阅读的流程看,网络阅读能力可分为迅速检索信息、准确筛选信息、批判性评价信息、有效加工及创造性运用信息等诸能力要素,其中准确筛选及批判性评价信息的能力是小学生们所最缺乏的,教师应着重指导。
总结
评价
1.完成解说词的写作,将其修改后发表于作业 展示区。
2.阅读和评价作业 展示区中的作品。各小组对本次活动进行自我总结评价,并进行小组间的经验交流。
3.在老师的组织帮助下整理好本次活动材料,制作网页并上传。
1.对作业 展示区的作品发表评论,对表现突出的小组给予表扬鼓励。
2.对本次活动总结评价,组织学生将本次活动成果及有关材料、记录制作成网页上传至学校网站,进行网络展示。
< ……此处隐藏14650个字……解文章的内容不难,难的是让他们真切地体会到作者笔下的这种树与鸟、人与鸟、人与树的和谐之美。一开始我在教案中这样设计:在学习榕树这部分的时候,先让学生找到作者发自内心的赞美的话——“这美丽的南国的树!”然后围绕这句话去找能够表现榕树美的句子,通过反复的朗读,体会到榕树的美,鸟儿能够在这样美的“天堂”里学习是多么快乐;学习鸟的部分时,先抓“热闹”一词,围绕这个词展开。还安排了一个句式训练和拓展训练——写一写小画眉的感受。第一次试教,效果不好。特别是学习到描写鸟的部分时,由于之前我点了“热闹”,学生的思维受到了限制,在写小画眉的感受时,只能写到感谢人们,而没能想到树。作为引领者,没能引导好,学生的感受只能停留在浅层次上。第二次试教,学习鸟的部分时,改变了方法,还是采用围绕作者发的感叹——“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展开。这样学生的思维没有受到限制,在谈自己的体会时有一个学生一下子就说到了树与鸟、人与树以及人与鸟之间的关系。
《鸟的天堂》课堂教学实录 篇十梁西发 作
上课老师 广东 汪秀梅
课堂实录
鸟的天堂
广东番禺区市桥中心小学 汪秀梅
一,导入:
知道汪老师从哪里来吗?听到广东这两个字,你想到了什么?(荔枝/粤菜)课件展示广东的特产。(龙眼/荔枝/杨桃/红豆/芒果)
出示巴金的一句话引入课堂:
二,1师配乐讲述一个关于大榕树的传说。你们认为什么样的地方,才能陈伟鸟的天堂阿?
(优美/舒适/安全/物产丰富/依山傍水……)带着感受读课题。
2,课件出示词语,指名读:做巢/树梢/应接不暇/兴奋/不可计数
(1)正音:兴奋
(2)理解应接不暇
(3)指导学生字:巢/梢/暇
3,根据昨天的预习和阅读提示,来说说课文写的什么?引导学生说出两次去鸟的天堂分别看到了什么。提示要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4,快速浏览课文,两次去鸟的天堂,作者有什么感慨?
学生:读课文最后一句。指导读,齐读。
老师:大家读这句话,有没有发现什么问题?
学生:鸟的天堂有的加了引号,有的没有加。
老师:你是怎样理解的?
学生:第二次到鸟的天堂看到了鸟相信了,所以第二次不加引号。
老师:这是怎样的一棵怎样的榕树啊,让我们伴着夕阳的余晖,走进这株大榕树,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
老师:配乐朗读1——9自然段。
学生:闭眼听。
老师:你仿佛看到一颗怎样的树?
学生:这是一株非常大的树
老师:请你把大写到黑板上,
学生:这是一株非常绿的树
老师:写道黑板上
学生:生机勃勃
老师:写道黑板上
学生:茂盛
老师:写道黑板上
老师:当作者看到这株大榕树的时候发出了怎样的感叹?
学生: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老师:板书,请同学们齐读这句话,这是作者真切的感受,再读。作者是怎样把这些特点写出来的?默读课文的——9自然段,可以动笔标注出来。
学生:交流朗读(第一次看到那句)
老师:巴金走过世界上很多地方,他第一次看到这么大的榕树,可见榕树之大。
学生:读我有机会看到他的真面目那句。
老师:课件出示这句话,再读,谁有新的发现?
学生:由不可计数和真是谈理解,感受到这是一株大榕树。
老师:就读出是“一株”的感觉
学生:分别找几个同学读。
老师:把你的体会带进去,都读读这句话。
学生:自由读
老师:为什么不可计数?这跟他的生长特点有关。找相关句子读一读。
学生:读枝上生根的句子。
老师:展示课件,介绍理解榕树之大,气根之多,和会场相比,相当于20个会场。
生:赞叹“哇”
师:把你的赞叹用一个词来表达出来。
学生: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老师:听过“独木成林这个词语,这棵树形成了独木成林的奇观。
学生:再读这句话
老师:还有哪里具体写出了大?
学生:树枝卧在水面上,结合“卧佛”理解大。
老师:一个卧字仿佛让年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学生:交流感受并把感受读出来。(年代久远,安详,古老……)
老师:一齐轻轻的读。
学生:齐读。
老师:多么生动巧妙的一个卧阿,让我们再次走进这种榕树,引读“我们的船……”
老师:继续交流,作者还怎样写出了这些特点?
学生:交流。
老师:重点句子“全部生命力”那句。怎样给我们看?
学生:展示。
老师:引读这段话。从哪里还能体会到他的生机勃勃?
学生:指名读,轻轻自读。指名读
老师:同学们注意到这个“似乎”,现在把似乎去掉,指名读,你觉得有似乎跟没有似乎怎么样?
学生:似乎是好像的意思
老师:前面是看到的,似乎那里是想到的,指名读,把这种似有似无的神秘感读出来。
学生:读句子。
老师:同学们,读这句话你有疑问马?
学生:为什么有新的生命力在颤动?
老师:借助你的生活经验,交流想想为什么作者会有这样的感受?
学生:生命涌动之美
老师:好,你来读读这句话。
学生:我觉得颤动还有一个意思,可能要刮风,一闪一闪的,让人感到颤动。
老师:把你感到这一闪一闪的感觉读出来。
学生:朗读。
老师:引读这段话。
老师:过渡语:……作者的心在动,齐读“这美丽的南国的树”你们的心也在动。
老师:引读“榕树正是茂盛的时期……南国的树。”好的东西想不想积累下来,给大家一些时间,看谁记住的最多。
学生:默记。
老师:把你喜欢的,记住的诵读给我们听。配乐诵读。
学生:因学生没有举手,师起头齐背。
老师:介绍那里的村民对树和鸟的保护,假如你就是第一只飞到这里来的仙鹤,你要怎样召唤你的同伴来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学生:练笔。
老师:提示,可以用文中的话,也可以用自己的话。
学生:交流。
三,引向读鸟。
今天我们在鸟的天堂没有看到一只鸟,第二天清晨,我们再去,就听到了……(课件播放百鸟争鸣的声音)
小结: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文学巨匠巴金又将带我们走进这鸟的天堂呢?下节课我们一起学习。
(语文课堂 网 友情提 醒:查找本课更 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课文题目)原文 地址
你也可以在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鸟的天堂》课堂教学实录(精品多篇)范文。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