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范文

舞蹈专业论文多篇

时间:2024-11-14 10:33:46
舞蹈专业论文多篇[本文共24383字]

【编辑】舞蹈专业论文多篇为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舞蹈论文 篇一

(一)继承与弘扬历史文化

舞蹈不仅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反映,是表现人类思想感情最有效的一种艺术形式,也是文化的传承载体。虽然社会历史在不断进步发展,舞蹈也顺应了发展的潮流,有了发展和创新,但舞蹈仍然是最接触历史文明本源,需要在这些基础之上对其进行创新。一部舞蹈史虽说是舞蹈艺术本身的历史,但也是反映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各个时期的舞蹈发展历史,可以直接或间接地窥视到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历史、不同地域的社会政治、经济、伦理、哲学、思想、文化以至和风俗习性等各个方面。这种反应,就是舞蹈所带有的认识功能,即通过舞蹈,了解和认识社会特征、心理气质、精神风貌以及生活的各个侧面。在藏族舞蹈《牛背摇篮》中,舞蹈在两只牦牛和一个藏族小姑娘间展开,表现了藏族少女在草原放牧牦牛嬉戏欢乐的童趣。牦牛被誉为“高原之舟”,世世代代生息繁衍在世界屋脊的藏族人民对牦牛有着虔诚的崇拜感情,藏族人民喜欢牦牛,因为它坚韧、沉稳、吃苦耐劳,这正是藏族人民性格的化身。在舞蹈《牛背摇篮》中,以生动洗练的造型、动作,揭示了藏族人民与牦牛、与大自然和谐美好、相互依存的关系,把藏族人民与牦牛的历史传统联系及其情感以鲜明的藏族特色和浓郁的生活韵味表现出来,是对藏族传统牦牛文化的总结。蒙古族古代以狩猎为生,属于游牧民族,他们的舞蹈浑厚、含蓄、舒展、豪迈。蒙古族自古就是生活在草原上的民族,自古以来崇拜天地山川和雄鹰图腾,游牧生活深入到他们文化的各个方面,舞蹈也不例外。蒙古族舞蹈造型中有很多猎人狩猎时的动作,骑马、射箭弯弓等是他们常用的动作,也是其民族文化的体现。

(二)满足当代大众舞蹈审美需求

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后,我国实行了改革开放战略,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越发富足,与此同时,人们对自身精神世界满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知识经济的高效率、快节奏,人们普遍处于疲惫的生活环境中,自然更加需求一些轻松越快的活动放松自身,平缓烦躁的心情。舞蹈作为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能够鲜明地反映出人们不同的思想、信仰、生活理想和审美要求,不仅有审美、娱乐、放松的作用,也有宣传教育的社会作用。舞蹈让人们在审美中体验了生命的活力与热情,愉悦自身,提升自我。因此越发被人们所重视和需求。2005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舞蹈《千手观音》中,21名聋哑男女演员纵队叠加模仿千手观音像,在灯光和音乐节奏的变化中,“观音”的千手伸出、抖动,将千手变化过程展现在观众面前,惟妙惟肖,令人沉醉。这种崭新的舞蹈艺术形式所表现出来的韵律美、动作美和情感美,被祖国广大人民所接受,并获得了一直好评。此外,此舞蹈全部运用了聋哑人,在无声的世界里,她们用自己对音乐的独特鉴解、以自己的形式演绎着最美的舞蹈。她们不仅感动了自己,更感动了所有人,提升了自我的精神境界。此外,在现代激烈的社会竞争中,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都积攒着很大压力,人们需要一些出口来宣泄这些压力,而舞蹈审美就是宣泄口之一。可以说任何民间舞蹈从根本上来说从始自终都是为了满足受众的精神需求。劲爆、激烈的现代霹雳舞,热烈的彝族跳脚舞等都有利于满足现代人们生活中的精神需求,迎合了现代舞蹈审美的需求。

(三)促进舞蹈艺术自身发展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故圆照之象,务先博观。”人们的舞蹈审美不是生来就有的,是通过在舞蹈欣赏中不断积累审美体验,从其他艺术门类中吸取经验,得到提升。“艺术洗尽世俗生活蒙在灵魂上的烟尘”,通过舞蹈审美,大大地提升了受众审美能力的提高,个人的艺术积淀也不断丰富,提升了舞蹈审美兴趣,对大众的综合素质的提高也有不小的做用,反过来审美能力的提高对舞蹈艺术有了更高的要求,从而促进了舞蹈艺术的长远发展。例如:将经典与创新完美结合的爱尔兰重建家园之舞—《大河之舞》,就是在舞蹈创作者在大众对爱尔兰传统风格的标准踢踏舞步已有足够审美之后的一次创新。相比传统踢踏舞而言,《大河之舞》不仅将爱尔兰舞、踢踏舞、俄罗斯民间舞蹈等多种舞蹈形式相融合,还加入了管弦等新舞蹈音乐元素,组合了多种不同艺术表演形式,如合唱、舞台布景、灯光设计等。《大河之舞》那充满梦幻的海蓝色灯光,轻快与奔放并存的舞蹈音乐,充满青春与性感的舞姿,充分展现了爱尔兰人民历经磨难后,重建家园的可歌可泣的历史和民族精神。这一切极大地促进了人们对爱尔兰踢踏舞的热爱,以及踢踏舞艺术的创新发展与生命的延续。将视线转回国内舞蹈,歌舞团1986年的作品《踏着硝烟的男儿女儿》(双人舞),是在观众对我国现代舞蹈审美达到一定高度后,对现代舞的一大突破。将民族传统艺术虚拟写意手法与现代舞的编舞技法充分融合,在舞蹈中把革命英雄主义和当代意识完美地结合起来,深入地挖掘了中国军人高尚的人情美和人性美,整个舞蹈力量与意向美令观众如痴如醉,回味无穷,充分运用舞蹈肢体语言揭示人物内心世界方面令人耳目一新,为之后军事题材舞蹈创作的发展开创了宽广的广阔空间。

(四)推动社会经济进步舞蹈的审美

在认识、社交、消费、教育等方面都有一定的社会经济价值。首先,舞蹈是一种国际流行的社交艺术形式,是一种用形象美的无声语言来反应现实生活的艺术,它能够帮助各国人民相互了解其历史和民风民俗,认识社会,促进人们的社会交往,具有明显的认识、社交功能。舞蹈《黄河》运用了交响式编舞手法,层层递进,虚实结合,有助于我们了解到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的苦难与英勇斗争,他们同仇敌忾,保卫家园,保卫黄河,不甘奴役,充分呈现出中华民族不可战胜的力量。通过欣赏我国的民族舞,可以发现北方汉族舞蹈大多粗狂刚强,热情奔放;南方汉族舞蹈大多优美委婉,秀丽别致。少数民族里蒙古族舞蹈的节奏鲜明,热情豪放,韵味优雅,维吾尔族的欢快活泼、优美抒情的独特风格,傣族的婀娜多姿等,扩大了人们的眼界,有利于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提高了人们的认识,增进了友谊。其次,舞蹈审美的发展提高了文化产业的经济价值,舞蹈审美不仅可以和文化传播、发展等紧密联系,创造一定的经济价值,还可以通过举办舞蹈比赛或者表演,产生观众门票消费以及场馆内产品广告消费,此外舞蹈审美对舞蹈的外部条件也有了较高要求,因此舞蹈培训班、服装等在我国也有很大的消费市场。舞蹈审美的进一步发展,有利于社会就业,促进了社会经济和发展。最后,舞蹈是以肢体动作作为主要表现手段的艺术,通过对舞蹈的表现力和张力的审美,鲜明艺术形象和深沉感情的传达,以及作者与时代联系的思想倾向,使人们耳濡目染地接受教育。如舞蹈《天边的红云》中讴歌了一群在长征路途中,面对前所未有的艰难险阻,仍然保持着不屈不挠革命意志和战斗精神,为新中国诞生献出热血与生命的红军女战士。观众从而在淡雅浪漫的舞蹈审美中体会到了美丽的人性和生命的意义和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教育受众和平观念。

二、总结

舞蹈同样拥有教育功能,甚至随着其 ……此处隐藏21444个字……贾作光十分看重“即兴舞”对舞者的训练作用,认为“即兴舞的训练可以丰富舞者的想象力,充实其表现手段,启发其灵感,锻炼其乐感和敏锐地用形体动作造型的能力”;认为“即兴舞的训练在于使受训者适应即兴而舞的习惯,掌握表演和创作同步进行的方法”(第72页)。与此相关联,贾作光还提出“舞者要加强音乐听觉和舞蹈视觉的记忆能力”。一方面,音乐形象是深化舞蹈形象的。“舞蹈是不能离开音乐的。舞蹈是由每个单一动作连续而成的表现感情的组合,它是在音调的高低、节奏的长短、节拍的强弱、速度的快慢中进行的。音乐的旋律除了形式上所表现出来的技术性,主要表现在旋律对舞蹈形象的塑造上;音响表现在思想感情上,感情强烈、高亢、激动时,音区便高,节奏也快,随之而来的舞蹈动作也会速度快、幅度大……”(第53页)。另一方面,音乐是启动舞者感情的钥匙。“舞者必须有旋律感。旋律感不只是舞蹈形象所需要的速度和节奏、空间和时间,其核心是要体现音乐的内在冲动……舞者必须牢记舞蹈音乐的各种旋律和节奏,如在情节结构中的前奏、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整个布局里所出现的各种变奏、快板、慢板、行板等;这一连串的音乐、旋律、节奏均是体现舞蹈形象的感彩,也是舞者掌握舞蹈动作的符号”(第53页)。这些要求都是直接指向舞蹈形象的塑造的。

关于“舞蹈形象”的塑造,贾作光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命题,即“节奏的动力核心是神韵和形韵的集成”。贾作光指出:“作为编导,必须注意时代的脉搏,不能只以形式去构思舞蹈,节奏的内涵是不容忽视的。舞蹈节奏表现在舞蹈形象中,而舞蹈形象又必须在舞蹈节奏中表现出来,否则舞蹈形象就不会有鲜明的个性……舞蹈是伴随着节奏而存在的,凡是舞蹈动作开始时也就产生了节奏。如果说生活给予艺术节奏的组织基础,那么艺术更不能离开节奏而存在。然而,从生活中搬来的节奏可能是零散的、不明显的、不规则的和不十分固定的;为了表现出生活的真正节奏,把生活中的动作提炼成舞蹈语言时,就需要从节奏中组织舞蹈作品,特别是从音乐内容中找到节奏。必须注意舞蹈节奏,不仅是在速度的快慢中、力度的强弱中或幅度的大小中看到节奏的变化,更应该把舞蹈、舞剧内容的戏剧情感作为表达作品主题思想、节奏的杠杆……舞蹈是复杂的艺术形式,它的节奏是由各个场面、段落、舞蹈组合、线条和形象等来组成的;舞蹈动作中的发展创新会促进舞蹈节奏的变化,舞蹈节奏的变化发展也会带来舞蹈形式的新颖性”(第59—62页)。可以认为,在对“即兴舞”乃至“节奏性”的种种论述中,贾作光已经把他关于“舞蹈形象塑造”的创作思想深入到了具体的、可操作的层面,这可以说本身就是贾作光舞蹈创作思想的一个显著特征。

五、从体现思想感情的人体肌肉能力来理解“舞蹈审美”

由以上四部分的阐述,我们基本上可以看到贾作光舞蹈创作思想的本体性、科学性和系统性了。所谓“本体性”,是指他立足于舞蹈的本体特征并探求舞蹈的“自律”现象;所谓“科学性”,是指他的创作思想来源于亲身的实践并具有明显的可操作性;而所谓的“系统性”,是指他关于形象、生活、结构、能力的表述层次清晰、论述要义完备。事实上,在上述“三性”之外,贾作光舞蹈创作思想还有明显的“超越性”——在此我是指他超越了一般舞蹈技术理论的层面而上升到了舞蹈审美的范畴。在研习新时期“舞蹈美学”研究的文献时,我注意到了贾作光的《舞蹈审美十字解初探》一文,那时觉得此文过于“形而下”,不够“思辨”。现在换一个视角来看,发现他是从体现思想感情的“人体肌肉能力”来理解“舞蹈审美”的,他的舞蹈审美主张事实上是他强调“本体性”的舞蹈创作思想的进一步展开。

贾作光指出:“舞蹈是动的艺术,它要求每个舞姿造型在变动中显得结实有力,美观感人;它需要用活生生的人体肌肉的能力,来体现人的思想感情和美的线条。那么,以什么样的标准来衡量舞蹈艺术的美呢?就我个人总结有十个字:稳、准、敏、洁、轻、柔、健、韵、美、情”(第76页)。我所感兴趣的,首先是“审美十字”中的“美”字,我想知道“舞蹈审美”被“十字”分别表述后,“美”指的是什么?按贾作光的说法:“美的一个基本特征是离不开具体的形象……舞蹈形象的美是多方面的:诸如形象个性鲜明,感情健康,蕴情于理;情节的生动性与合理性;在体态线条方面表现出的流畅性、协调性、均衡性、规则性;舞姿构图的富有层次感、雕塑性、色彩对比等等……舞蹈美首先是用舞蹈形态、色彩、感情、音乐等诉诸人们的审美感情,因此舞蹈形式——身体线条、肌肉能力及技巧显得十分重要,道理就在这里。舞蹈技巧概括凝炼地表现了人们的技术能力的艺术创造,是舞蹈揭示美的非常重要的表现手段……舞蹈美是通过舞蹈编导和演员、作曲家、舞美设计的表现技巧、感情、色调及他们的生活积累和艺术实践创造的总和表现出来的,舞蹈美主要是人的体型合乎舞者体型美的标准、以及舞者完成美的形象塑造的一切表现手段和技术能力”(第82—85页)。从这段表述可以看出,贾作光对“美”字在“舞蹈审美十字”中的地位是具有两重性的:一重是指舞蹈形象赖以构成的多方面的“美”,另一重则是指舞者的身体线条、肌肉能力和技术能力。而事实上,“舞蹈审美”是不能忽略审美对象这“两重性”的。

在贾作光“审美十字”的另外9个字中,除“韵”与“情”涉及的是舞蹈形象赖以构成的多方面的“美”之外,其余7个字基本上是对舞者肌肉能力和技术能力的审美评价。“稳”字,指的是“稳定、平衡感。对舞蹈演员的技巧表现来说,要做到在流动过程中的每个舞姿造型都稳定平衡。稳是衡量舞蹈演员技术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尺……”;“准”字,指的是“动作要准确,符合规范……准是舞蹈艺术的杠杆,动作准、形象准、节奏准、表情准,总之要使艺术的准确达到高水平”;“敏”字,“是指速度而言,有灵敏、迅速、快捷的意思。舞蹈演员在台上两条腿必须做到灵活自如,腿脚的功夫是十分重要的;动作要做到敏捷如燕,使人感到舞姿流畅,不笨重……从舞蹈技巧的观点上看,腿脚的敏捷、身体的灵活是舞蹈演员的基本功”;“洁”字,“是指动作干净利落,不拖泥带水,没有糙疵。每一个线条的延伸、收放,动作在空间的起落无不讲求干净……动作的大小、快慢、刚柔的对比,虚实的结合,节奏的强弱起伏,方向位置,舞台的画面变化等等,均和‘洁’有着密切的关系”;“轻”字,“是舞蹈家表现美的形式的一种艺术手段,是用呼吸来控制体重的能力……演员要排除人体动的自然形态,舞蹈起来使身体做到灵活轻巧,身轻如燕,这就要求演员强制自己的身躯化为舞蹈技术的能力”;“柔”字,“是体现身体软度的一种表现。如果说舞蹈线条必须体现韵味,那么柔便是舒展舞姿的软色彩……如果腰腿没软度,许多高难动作技巧就很难完成,或者完成得不好”;“健”字,“指舞蹈的力度而言。它和‘软’相对,指舞姿挺拔刚健,舞蹈演员常称之为力度感……刚健是舞蹈动作的支柱,有了支柱架势才稳妥有力,动作起伏跌宕,才能爆发能力”(第77—79页)。琢磨“审美十字”中的这7个字,的确是非常非常“形而下”的。但这就是艺术家的美学,尤其是以自己的身体作为表现手段的舞蹈艺术家的美学——没有人体线条的美,没有体态运动的美,没有体能技术的美,我们从哪儿去谈“舞蹈美”呢?

你也可以在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舞蹈专业论文多篇范文。

《舞蹈专业论文多篇[本文共24383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