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资源

《公仪休拒收礼物》教案(精品多篇)

时间:2025-02-20 08:53:52
《公仪休拒收礼物》教案(精品多篇)

[前言]《公仪休拒收礼物》教案(精品多篇)为网友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课本剧《公仪休拒收礼物》 篇一

本课分为2课时。这一节课重点在于理解公仪休最后一段话的含义,体会人物的性格特征,然后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

这节课一定要注意学生的理解能力的提高,也就是把书读厚。如在理解管家这个人物时,不单单停留于表面的神态“满脸堆笑”上,只顾于作表面功夫而忽略了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你见过的管家是什么样的?”就急于读管家说的话,肯定不到位。一定要让学生有所感知,有所感悟的基础上才能读好。在理解子明这个人物时要抓住“不解”与“恍然大悟”来理解课文理解人物品格。为何“不解”学生就会联系上下文去说。“恍然大悟”悟到什么,学生就会在理解的基础上拓展子明以后会怎么做。而公仪休这个人物性格与他说的最后一段话是非常关键的。这段话的理解不仅单抓住关联词“因为……所以……”“如果……就……要……就……”“如果……还能……”来理解,更要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理解,说了自己的理解后再做相关的关联词练习。因此本课时的表演一定不能浮于表面,而应充分理解人物性格的基础上做好。

第二点就是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的提高,也就是要把书读薄。读完整篇课文,表演完后应该让学生说一说你从这篇课文中学到什么或明白了什么道理?虽然学生说得不是那么完整,那么简练,但一定要试着去说,才能逐步提高,为五年级的阅读能力打下基础。

其三,注意读写结合。听了公仪休的一番话,子明明白了什么?他会怎样去做?先练习说话,再写一写。

公仪休拒收礼物 篇二

公仪休拒收礼物

公仪休是两千多年前鲁国的宰相。有一天下午,公仪休正在用餐,他的学生子明在他的客厅里席地而坐,一边读书,一边等着先生。

过了一会儿,公仪休由内室步入客厅,连忙说:“子明,你已经来了很久了吧?”子明连忙起身,向老师行礼,说:“老师,我刚来一会儿,您吃过饭了吧?”

“口恩,刚吃过。”公仪休摸着嘴巴回味似的说,“鲤鱼的味道实在是鲜美呀!我已经很久没吃鱼啦,今天买了一条,一顿就吃光了。”子明说:“是的,鱼的确好吃。”公仪休说:“只要天天有鱼吃,我也就心满意足了。”

他俩正闲聊着,只听有人高喊:“有一位管家求见!”公仪休说:“子明,烦你去看一下,是谁来了?”一会儿工夫,子明领着一位大夫的管家进了客厅。

只见管家手提两条大鲤鱼来到公仪休面前,满脸堆笑地说:“大人,我家主人说,您为国为民日夜操劳,真是太辛苦了!特叫小人送两条活鲤鱼,给大人补补身子。”公仪休说:“谢谢你家大人的盛情,可这鱼我不能收哇!你不知道,现在我一闻到鱼的腥味就要呕吐。请你务必转告你家大人。”

子明不解地望了望公仪休,管家也无可奈何地摇了摇头,提着鲤鱼走了。这时,子明好奇地问:“老师,您不是很喜欢吃鱼的吗?现在有人送鱼来,您却不接受,这是为什么呢?”公仪休说:“正因为我喜欢吃鱼,所以才不能收人家的鱼。你想,如果我收了人家的鱼,那就要照人家的意思办事,这样就难免要违犯国家的法纪。如果我犯了法,成了罪人,还能吃得上鱼吗?现在想吃鱼就自己去买,不是一直有鱼吃吗?”

子明听了恍然大悟,说:“老师,您说的对,今后我一定照着您的样子去做。”

一只小灵通

一个星期天的下午,小红正在黄山湖公园游玩,捡到了一只银灰色的小灵通!

她环顾四周,只见在湖边的一棵大柳树旁边一位老爷爷,正低着头弯着腰寻找着什么,只听他自言自语地说:“咦,我的小灵通到哪里去了?不会没带吧?”

小红一听,连忙跑过去,热情地问:“爷爷,您的小灵通是什么颜色的?”

爷爷直起腰,满怀希望地说:“是银灰色的。小朋友,你见到了吗?”

小红举起小灵通,高兴地说:“爷爷,这是您的吗?”爷爷一看,欣喜万分,“小朋友,就是它!真是太感谢你了。”

一只小灵通(独幕剧)

时间:

地点:

人物:

公仪休拒收礼物

学习目标:

1、初步了解独幕剧的特点,学会阅读独幕剧,练习编写独幕剧。

2、通过研读台词,感受公仪休机智、清廉的人物形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比较发现,初步了解剧本特点

1、同学们,刚才我们阅读了一篇记叙文《公仪休拒收礼物》,你知道公仪休是什么时候怎样的一个人?(宰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拒收的什么礼物?(两条鲤鱼)师:一个这么大的官连小小的两条鲤鱼都不收,你感觉他是个怎样的人?

2、今天我们还要来学习《公仪休拒收礼物》,把书翻到142页,读读这篇课文,细细比较一下,这两篇文章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吗?

(1)学生随机交流,师评:你读书真仔细!你真会发现!

(2)师介绍:书上的文章是个剧本,并且幕布一拉开,戏就开演;幕布一闭合戏就结束,所以叫独幕剧。(板书:独幕剧)二有的戏很长,情节很复杂,有好几幕,这叫多幕剧。

(3)那剧本该怎么读呢?情同学们用眼睛仔细看课文,耳朵认真听录音,你发现剧本该怎么读?

(4)学生听完后交流:我发现哪些不要读;哪些要读,或要读的是哪些。

(5)师引导:要读的是人物的对话,也称“台词”;不要读的叫“舞台说明”。板书、领读:台词、舞台说明二、学习台词,品析人物形象(一)品析爱吃鱼1、公仪休拒收的礼物是两条鲤鱼,可他最喜欢吃的也是两条鲤鱼。那台词中哪些部分告诉我们公仪休爱吃鱼呢?

(1)指名朗读(谁有本事把公仪休爱吃鱼的样儿读出来?)(2)教师建议:(注意提示语:回味似的)“回味似的”是什么意思?自己琢磨一下用个怎样的动作或表情,让大家感觉这鱼的味道实在很鲜美。

(3)点几个学生表演一下。

(4)就把这种“回味似的”动作、表情送到句子中去,准能读出味道来!来,自己在下面练一练。

(5)指名朗读表演

(6)学生齐读那下面一句话你会读了吗?“只要天天有鱼吃,我也就心满意足了。”

(二)品析拒收鱼

1、说来也巧,这时真有人给他送鱼来了!谁来了?这管家的主子可也是个大夫,一个不小的官,这鱼要是送不出去,在主子那边可不好交代。所以面对宰相,他此时是——(满面堆笑)(1)演一演:“满脸堆笑”:师提示点拨:嘴巴在笑不算笑,还要眼睛笑;眼睛笑了还不算,还要眉毛笑;眉毛笑了还不算,要让脸上的每一块肌肉都在笑。    要是能笑出声音来就更好了!

(2)练习朗读:能带着这种表情把这位管家拍马屁的样儿读好吗?练习一分钟。

(3)读好管家的话,指名两位学生上台表演。

2、那面对这样的管家,公仪休怎么说?指名朗读:(公仪休说 ……此处隐藏3991个字……剧情的发展可分为几个部分?

(二).讨论交流。

第一部分(开头至“心满意足了”)

第二部分(从“幕后”至“提着鲤鱼下场”)

第三部分(从子明说“老师”至结束)

四。 默读课文,质疑讨论。

(一).默读各部分,联系段意,主动质疑。

1 .公仪休爱吃鱼吗?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

2. 公仪休是怎样拒收礼物的?

3.公仪休喜欢吃鱼,为什么拒收礼物?

(二).分四人小组进行讨论。

1.相机完成课后第四题。

2.全班交流。(相机板书)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精读课文,总结拓展。

教学过程:

一。设疑入境,走进文本。

(一).生齐读课题后,师问:公仪休拒收的礼物是什么?

(二).师:古时候的鲁国,水产品奇缺,这两条活鲤鱼可是很难得的礼物呀!可公仪休为什么不收呢?他的学生子明和我们同样感到很不理解,谁能找到子明的疑问并读给大家听一听?

(三).指名读子明的话,即“老师,您不是很喜欢吃鱼的吗?现在有人送鱼来,您却不接受,这是为什么呢?”

二、自主解疑,品读文本。

(一).以疑设疑,学习“公仪休爱吃鱼”的环节。

1.你认为公仪休爱吃鱼吗?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呢?带着这个问题边读边想,找到答案画下来,多读几遍,有想法可以写在旁边。

2.学生自读,完成后先同位再集体交流。

(1).指名读体现公仪休爱吃鱼的句子,即“嗯,刚吃过……心满意足了”。

(2).师引导:读书要品味出文章内涵,读出感情来,应做到――口到、眼到、心到。即读到哪个句子,眼睛就要盯住重点词语,心里就要去体会人物说话时的表情、动作、神态等。

(3).指导感情朗读,抓住“回味似的”、“实在是鲜美呀!”、“心满意足了!”等词语并辅以表情、动作等,读好人物对话。

(二).自主解疑,学习“公仪休拒收鱼”的环节。

下面,就请同学们利用我们刚才掌握的学习方法:“读――想--画,”和“读书三到”来自主学习,解决子明的另一个疑问。

1.学生自主学习“管家送鱼”和“公仪休拒收鱼并解释原因”部分的内容。

2.学生解读疑问、品味课文,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后进生。

(1).指名读“管家送鱼”的相关句子。

a你认为管家是个怎样的人?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

b 结合生活中的情景,进一步练读管家的话,抓住“满脸堆笑”等词体会人物性格特点。

c讨论:你喜欢管家这样的人吗?指名口述,让生说出原因。

(2).师引导:尽管管家阿谀奉承,说尽好话,但仍被公仪休巧妙回绝了,从这我们可以看出公仪休是个____的人。

生答后,师板书:聪明机智。

(3).喜欢吃鱼,却要装作闻到鱼腥就要呕吐,这其中可是大有文章呀!下面谁来当一当公仪休,给子明做进一步的解释呢?

a指名读该部分内容。(即“正因为……有鱼吃吗?”)b你能不看课文,把公仪休不收鱼的原因解释给同位听吗?说时,引导学生弄懂其中的关系:

如果收鱼――违犯法纪

如果犯法――吃不上鱼

现在自己买――一直有鱼吃

c同位说后,指名练说。

(4).公仪休的这番话,更说明他还具有怎样的品质?

生答后,师板书:清正廉洁

(5).齐读这部分内容,强调读好反问句。

三、积累内化,巩固文本。

(一).结合板书上出现的三种人物的不同性格特点,让学生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二).指名分角色朗读课文。提示:要结合恰当的表情、神态及形体语言,更好地展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三).作业超市:a如果子明也做了官,在公仪休的影响下,他会如何去做呢?想象一下写下来。b排演独幕小话剧:《公仪休拒收礼物》。c写一篇读后感。d给别人讲一讲这个小故事。

四作业设计

1.书后词语两遍。

2.组词。

拒(   )鲁(   )堆(   )腥(   )吐多音字

距(   )兽(   )推(  ) 醒(   )

3.填上合适的词。

(      )地说     (  )然(  )(  )

(      )地望     (  )然(  )(  )

(      )地要     (  )然(  )(  )

4.填空。

(1)本课(    )剧,讲(                                             )的故事。剧本开头写明故事发生的(    ),(    )和(    ),方括号里主要交代(           )。括号里交代(                )。剧本主体是人物(    ),也叫(    )。

(2).剧本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其中公仪休(          )、(         )、(         )的品质跃然纸上。让你想到了谁?(       )、(        )。

(3).“正因为我喜欢吃鱼,所以才不能收人家的鱼。你想如果我收了人家的鱼,那就要照人家的意思办事,这样就难免要违犯人家的法纪。如果我犯了法,成了罪人,还能吃得上鱼吗?现在想吃鱼就自己去买,不是一直有鱼吃吗?这段话共(  )句,公仪休为了表达自己的想法运用了(    )句加强了语气,用“      ”划出并改为陈述句。

从这段话中,我体会出公仪休(          )的见识和(         )的品格。

五板书设计:

10公仪休拒收礼物

以身作则

聪明机智

清正廉洁

播放课文分角色朗读的录音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了解剧本,激发学生对独幕剧的兴趣

自主阅读和感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这一环节,让学生明确了活动要求,自主参与合作,让课堂成为学生展示的舞台,成为学生学习语言的练兵场。

在课堂初始,教师就以疑入手,带领学生入情入境,并能带着问题走进文本,单刀直入“子明的话”。

当文本中的主人公和学生平时生活中曾见到过的人物形象有机结合起来时,他们原有的生活经验被唤醒了,这为体会人物性格,培养语感提供了有利时机。同时,又对学生进行做人的教育,体现了文道合一的理念。

这一板块的整体设计旨在体现对学生主体的关注和学法的有效指导。当然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远胜于灌输给学生更多的语文知识。

利用分角色朗读再次巩固文本,让生再次体悟人物不同的性格特点,学生十分乐于接受。

教后反思

你也可以在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公仪休拒收礼物》教案(精品多篇)范文。

《《公仪休拒收礼物》教案(精品多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