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心声》教案精品多篇为网友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心声》教案 篇一教学目标:
1.把握小说塑造的人物形象,理解文题的深刻含义。
2.抓住小说主要情节进行复述,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3.体会小说的心理描写、结构上的双线交织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等艺术特色。
4.结合生活体验,深层思考课文触及的教育现象,领悟写作意图。
教学重难点:
1.分析心理描写,把握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2.了解小说的双线交织的艺术特色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处在青春少年的你们,也许有忧愁,有烦恼,有期盼,可是,你的心声有谁知?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黄蓓佳的小说《心声》,感受李京京的一段伤感的故事。
二、新课
(一)、作者简介
黄蓓佳,女,1955年生于江苏省如皋县。1977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专业。1984年毕业分配在江苏省外事办公室工作。次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85年调江苏省作家协会任专业作家。1972年发表处女作《补考》,现已出版的作品有《小船,小船》、《芦花飘飞的时候》、《请和我同行》等。
(二)、诵读,整体感知
1、学生默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疏解字词。
捻 niǎn 噗pū 蜷 quán 簪zān 琅琅láng 发窘jiǒng
抽噎yē 恍惚 huǎnghū 抽泣qì 棱角分明léng 窸窸窣窣xīsū
2、学生速读全文,梳理并概括小说主要情节。
教师提问,后评价。
3、学生复述课文
提示:抓住时间、四个场景来进行复述。
学生复述。讨论整理板书:
公开课前--回家路上---次日放学后---公开课上
(想读课文)(偷读课文) (听读课文) (终读课文)
(开端) (发展) (高潮、结局)
4、小组合作学习
学生跳读课文,揣摩、感悟小说人物及主题
讨论探究题:
(1)、为什么万卡的故事能深深打动李京京?甚至在他朗读时涌出了眼泪?
李京京从小和父母分开,跟乡下的爷爷住在一起,内心认同于淳朴的乡村文化。而回到城后,目睹父母时常吵架,感受不到家庭的关爱、温暖,并成为父母不合的牺牲品,幼小的心灵蒙上挥之不去的阴影,与作品中的万卡的境遇相似,对万卡有着感同身受的理解,情感上产生共鸣,这是他极力想朗读课文的原因。
(2)、课文以《心声》为题,“心声”指什么?
第一层含义:对亲情、友情的怀念(插叙、怀念)
万卡的爷爷----他的爷爷(亲情)
奥尔迦----妮儿 (友情)
第二层含义:渴望表达内心的情感
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
第三层含义:呼吁教师能公平、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给予每个人相同的关心和发展的机会。
(3)、对李京京这一人物形象你如何看待?
性格倔强、沉郁、认真,是一个真诚善良,自信勇敢,对生活有着美好的愿望,执著追求真善美的少年。
(4)、你喜欢程老师吗?为什么?
文中的程老师与许多好老师一样,工作认真负责,爱荣誉,因此为了公开课精心准备。但她又与许多老师一样,有着代代相因的缺点:搞一种虚假的教学,重视优生,忽视一般学生。小说也表现了她难得的优点:随机应变,勇于改正错误。
(三)、创意思维
(1)、小说触及了当前教育中的某种现象,你有何看法?
第一、老师重视对优秀学生对教育,忽视像李京京这样对学生,打击了他们对积极性
第二、教师弄虚作假,给学生带来负面影响
(2)、通过李京京的故事,你受到什么启发?
李京京的故事,启示我们做事要认真,要有真情实感,要勇敢。教师对学生不能只看表面现象,应该深入理解学生内心。
三、你说我说
同学们,李京京勇敢表露心声,你是否也想说说自己的心声呢?
学生畅谈心中的愿望。
三、课堂小结
小说讲述了一个少年的心声,表达了作者对青少年健康发展的关注,对教育问题的思考。课文以其深沉的思想内涵,凄楚的人物形象,纤丽的情节叙述和令人伤感的语言表达,感染着我们。在父母百般呵护下的同学们,远没有李京京对《万卡》的理解深刻,但让我们伸出双手,给生活中其他不和睦家庭中的同龄人一些关爱吧。
四、布置作业:
在你的学习生活中,是否也有过和李京京相似的经历?无论是愉快的还是伤感的,都曾给你深刻的体验,请选择其中一段,用动情的文笔展现出来,不少于300字。
《心声》教案 篇二一、教学目标
1、正确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心声的含义。
2、体会文中生动细致的心理、神态、语言描写。
3、培养学生积极负责地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
二、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教师引导、学生讨论)。
三、教学过程
(一)课前三分钟:学生讲《骆驼妈妈》的故事。
骆驼妈妈
骆驼妈妈低着头,不时地停下来闻着干燥的砂子。按照常识,人们知道这是骆驼在找水喝,它们的眼睛血红血红的,看起来快要支撑不住了。
终于,它们来到一汪泉水的边上,小骆驼兴奋异常,可是泉水太浅了,不论小骆驼怎样努力,都无法把嘴凑到泉水之中。
惊人的一幕发生了:那只骆驼妈妈围着它的孩子们转了几圈,突然纵身跃入了深潭水终于涨高了,刚好能让小骆驼们喝着。
在这尘世中,我们的心灵被岁月磨得粗糙和麻木,但骆驼妈妈这纵身一跃,让人看懂了母性的伟大,亲情的。可贵。
(二)导入 新课
在学生自评的基础上,教师总评并借助对骆驼妈妈伟大母性的赞扬,由亲情导入 。
(三)整体感知课文
1、听录音范读,排除文字障碍。
2、学生分段朗读,使其能较熟悉课文内容。
(四)师生共同讨论课文内容(设置问题)
1、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愿望,那么李京京最大的愿望是什么?
2、他为什么那么想读课文?
3、心声在文中是指什么?
4、如何看待程老师上公开课的做法?
(学生小组讨论,教师适时引导。)
(五)拓展延伸练习
1、如果你是程老师,这节课你打算怎么上?
2、开课不能只讲求形 ……此处隐藏7377个字……化。而回到城后,目睹父母时常吵架,感受不到家庭的关爱、温暖,并成为父母不合的牺牲品,幼小的心灵蒙上挥之不去的阴影,与作品中的万卡的境遇相似,对万卡有着感同身受的理解,情感上产生共鸣,这是他极力想朗读课文的原因。
4、第一层含义:对亲情、友情的怀念第二层含义:渴望表达内心的情感第三层含义:呼吁教师能公平、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给予每个人相同的关心和发展的机会。
《心声》教案 篇八活动目标
1.懂得和平的含义。
2.知道世界各地人们表达向往和平的方式。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和平心声。
活动准备
搜集整理世界各地人们的和平心声图文资料。
活动课时
3课时。
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听唱约翰·列侬的《愿望》
播放歌曲《愿望》(附给学生歌词),学生欣赏并思考如下问题。
歌曲的主题,约翰·列侬眼中的完美世界中有什么,没有什么;
你愿意生活在歌里所描绘的世界中吗,为什么;
我们怎样做才能使我们的世界像歌中所描绘的一样美好;
列出创造更加美好的世界,我们所能做的事情。
二、和平是什么
讨论在你心中,和平是什么,和平世界意味着什么。
引导学生充分说出对和平的理解。如:和平不仅仅是没有战争;和平是和谐共处,没有冲突;和平是内心的宁静;和平是精神世界的平静和放松状态;和平包括积极的思想、纯洁的情感和良好的愿望;每个人内心都渴望和平;和平需要力量和同情心去维持;和平能够促进平衡状态;世界和平需要通过非暴力行为,相互接受,公平和交流来发展;和平是文明世界的主要特征;每个人都应该有和平意识。
三、我心中的和平世界
学生尝试构想心目中和平世界的样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描绘出来。
如:在和平世界里,每个人都勤奋地工作;不同肤色的人们朋友般相处;人人爱护我们共同的家园;自然资源、文化资源是全人类的财富;用语言沟通;认可他人的行为及思想;接受对同一事物的多种看法;尊重别人的主张;不强迫别人接受自己的意见;人们不再精神压抑,每个人都有收获;没有贫穷,等等。
第二课时
活动过程
一、在和平世界遨游
1.引导学生想象遨游和平世界,教师按如下语言提示引导学生练习(注意在省略号处停顿)。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每个人都知道了和平的含义。现在,请大家开动脑筋,设想一个和平世界。闭上眼睛,保持静默,在脑海里画出一个美丽的`大气泡。这个泡泡足够大,你可以走到里面去。它像一架小巧而安静的飞机,你可以驾驶它遨游未来,到达一个美好的世界……你走进气泡,在那完全和平的世界漂游……气泡停在地上,你从气泡中走出来……那个世界什么样……想象一下你的感觉……自然状况如何……空气什么样……房屋什么样……你漫步湖边,体验一下那里和平的气息及你的感受……看到湖水中自己的倒影……你可以感受到在这样的和平环境中身体逐渐放松……当你从一群人旁边经过时,注意他们的表情和相互间如何相处……在你踏上气泡返回这里时那些人向你微笑招手……你乘坐着气泡飞机返回此地……当你感到你坐在这里时,气泡消失了,只给你留下内心的宁静。
2.讨论:给学生一些时间讨论他们的幻想,交流他们的感受,并表达出来。
二、倾听和平的心声
1.让学生交流课前搜集整理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以不同方式表达的和平心声,如印度尼亚学生“让战争从我们的身边走开!”等,在交流中体会世界人民对和平的向往,体会和平的珍贵和美好。
2.汇报:关于和平,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三、在世界和平日里
1.了解世界和平日的来历。
9月21日是世界和平日。20xx年9月7日,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决定从20xx年开始,将每年的9月21日定为世界和平日。大会宣布,世界和平日为全球停火和非暴力日,并呼吁所有国家和人民在这一天停止敌对行动。大会还号召所有会员国、联合国系统各组织、区域组织和非政府组织以及个人,通过教育和公众宣传等适当方式庆祝世界和平日并同联合国合作实现全球停火。
自世界和平日设立以来,每年的这一天,联合国都举行仪式,提请所有人关注、庆祝和纪念这一日子。同时,全世界的政府和非政府机构、民间社会和宗教团体也纷纷举行各种活动纪念世界和平日。
2.讨论:设计和平日的主题活动。
3.搜集世界和平日图片等资料,出一期和平日专刊。
四、我的和平心愿
1.为学生讲述一个发生在战乱或冲突地区孩子的真实的故事,让学生感觉到战争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伤害。
2.引导学生用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和平心愿。或画一幅和平为主题的画,也可以写一首诗歌等等。
3.分享心愿。
第三课时
活动过程
一、假如没有和平
讨论交流如下问题。
(1)如果世界上每个人都保持内心平和,世界会变得更加和平吗;世界会如何变得和平;
(2)和平给人什么样的感觉;
(3)如果没有和平,我们的生活将会怎样。
二、和平与发展论坛
1.学生讨论问题:为什么说国家要发展,社会要进步,离不开和平的国际环境。
2.小论坛:介绍各国领导人以及各团体为谋求和平与发展付出的种种行动与努力,特别关注全球正在进行的一些有关和平与发展的合作项目、国际交流会议等,选择某个主题举行小论坛。
三、我们的《儿童和平条约》
1.呈现《儿童和平条约》全文。
我们全世界的儿童,向世界宣告:
未来的世界,应该和平。
我们要一个没有战争和武器的星球,
我们要消灭破坏和疾病。
我们再也不要仇恨和饥饿,
我们再也不要无家可归的事情发生。
我们将共享大地给予我们的足够食物,
我们将保卫天空中美丽的彩虹。
我们将保护我们的生命之源,
我们将让河水永远洁净。
我们要共同游戏,共同欢笑,
互相学习,一起探索,
努力提高大家的生活水平。
我们为了和平,
为现在的和平,永久的和平,
让世界上的成年人和我们一起,
丢掉恐惧和悲伤,抓住欢笑和幻想,
世界就一定和平。
2.教师介绍条约的产生背景。
1986年9月25日,在美国纽约由世界各国的儿童分别代表本国的儿童共同签订了这项公约,表达了世界儿童渴望和平的美好心愿。
3.讨论:条约向全世界宣告了什么,从条约内容中,你想到了什么。
4.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结合自己对和平的理解,共同制定出我们心中的“儿童和平条约”。
你也可以在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心声》教案精品多篇范文。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