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资源

教学设计范本(通用版)(2)精品多篇

时间:2025-03-18 08:53:57
教学设计范本(通用版)(2)精品多篇

说明:教学设计范本(通用版)(2)精品多篇为网友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教学设计方案 篇一

【教学目的】

1、探究作品中人物的心理活动,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

2、学习作者通过细腻的动作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

3、体会作品中所表现的各国人民在战争所凝结的友谊。

【教学重点和难点】

学习用心理活动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方法】

讨论法。

【教学准备】

1、学生查找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资料,了解在这次战争中侵略者犯下的罪行,弄清课文所牵涉的历史背景。

2、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听写词语

拂晓 瓦砾 地窖 鞠躬 烧灼 偷袭 间歇 耸立 匍匐 颤巍巍

僵硬 舀水 腋窝 揣在 屏障 肃穆 精疲力竭

二、导入

1、学生介绍搜集的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知识。

2、作者:西蒙诺夫(1915~1979),苏联作家。

三、阅读课文,整体把握

1、学生朗读课文,把握文章的记叙要素。

时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44年9月19日

地点:贝尔格莱德的撒伐河岸

人物:老妇人玛利·育乞西、苏联红军士兵柯拉耶夫

事件:一位苏联红军战士在南斯拉夫国土上牺牲了,南斯拉夫母亲不顾枪林弹雨,以惊人的毅力安葬了烈士,拿出自己唯一珍爱的结婚时的花烛点在烈士的坟头。

2、默读课文,找出令你感动的一个片段进行交流,并且说出为什么。

注意:人物的动作和心理。

这个南斯拉夫母亲在战争中饱受苦难,她把苏联红军战士当作自己的亲人,她的爱和恨是鲜明、深沉的。作品刻画老妇人没有语言,只有动作,作者通过细腻的动作描写展现了老妇人美好的心灵,表达了这位南斯拉夫母亲对红军战士的爱,让读者感知到这位母亲伟大的内心世界。

3、揣摩人物心理练笔:

阅读这段文字,设想下段落中的老妇人会有怎么样的心理活动,写下来,一二百字。

“即使在这个当儿,老妇人也没有说话,她只不过抬起眼睛来,朝这些脱了帽的肃立着的人们看了一眼,十分庄严地对他们深深一鞠躬;然后,用她的黑色大围巾拉直了,颤巍巍地走了。没有再回过头来。看一下那蜡烛和那些士兵。”

注意引导从老妇人对战士的崇敬和热爱,以及对失去战士的悲痛心情把握。

四、问题研讨

1、文中的“蜡烛”有何作用?

2、文中多次提到“德国人的炮火轰响”有何作用?

3、文章结尾两句话的含义。

五、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题二。

2、联系课文内容,描写一段老妇人的外貌。

3、预习下一课。

教学设计方案 篇二

教材分析:

这首诗歌,通过儿童的细致的观察,发现了春天是怎样悄悄来到我们身边的。

教学要求:

1.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掌握本课要求认识和会写的生字、词语。

3.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生活的能力。

教学准备:

冬春交替的季节风景图片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一年有几个季节?今天老师要考考大家,我们来听一首歌,看谁能听出歌中唱的是什么季节。

放录音《春天在哪里》这首个好听吗?你喜欢春天吗?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歌唱春天的儿歌《梦已被染绿》

二、听录音,读课文:

1、先让学生说出自己以前已经认识的字。

2、放录音。

3、谁愿意再把课文读给大家听?(一人一段。)

要求:其他人认真听,想一想,从哪里发现了春天?

4、小组内互相学习读课文。

5、比赛:看哪个组学得最快最好。

6、创设情境,指导朗读。提问:读了这篇文章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7、你还从哪里发现春天已经来了?

三、巩固生字:

出示生字卡,请学生来说一说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找出其中我们已经学过的偏旁部首以及一些笔画。

学生观察后说说应注意什么?

四、巩固生字

1、出示生字卡,请学生来说一说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找出其中我们已经学过的偏旁部首以及一些笔画。

2、你认为这个字怎样写好?

学生观察后说说应注意什么?在自己的本子上写。

五、师生沟通:

春天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我们应该走到大自然中观察春天的变化。学完课文你还了解到哪些?说个大家听好吗?

教学设计方案 篇三

一、版本:

人教版 高中生物必修1

二、设计内容:

第5章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第1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第1课时——酶的作用)

三、设计理念

在实施新课程中,需要构建与新课程理念相适应的教学策略。根据新课程理念,高中生物重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等生物科学素养。使学生由以前的“学会”到“想学”再到“会学”,“引导──探究” 发现式教学法就是在这种理念下应运而生的,该教学法以问题解决为中心的学习方式。本节课以“引导──探究”科学发现的过程来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为设计理念。符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要求:“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合作学习、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该理念的运用有利于学生科学素养、协作精神的培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学生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它不仅重视知识的获取,而且更加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及方法,更加突出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在问题的推动下、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积极,真正体现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思想。

四、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第1课时——酶的作用,主要探讨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该内容以第4章第3节物质的跨膜运输方式中的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以及初中生物学“消化”为基础。学习本节利于“细胞代谢的学习”,利于选修模块中有关酶 ……此处隐藏1162个字……p>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先请你们欣赏一段歌曲《爸爸妈妈听我说》,歌中唱道“你对我好,我心里都知道,我学学这个学学那个忙得不得了,我的烦恼又有谁能知道,学得太多学得太杂消化不了……”道出了多少孩子心中的感慨,诉说了多少孩子的心声成长中的你是否有些感慨想说给爸爸妈妈呢。能不能放下心中的顾虑,把心里的话说出来呢!

可能有以下几种感慨:

生1:我想对妈妈说:妈妈,女儿已经长大,请您松开您的手,让她自由地飞翔吧!

生2:我想对爸爸说:爸爸,我的成绩总是没有达到您希望的目标,请您不要伤心,我会继续努力的!

生3:我想对爸爸妈妈说:爸爸妈妈,我们很久都没坐在一起聊聊天了,你们能暂时放下手中的工作,轻轻松松地陪我吃顿饭吗?

师:(听取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感受)看来,面对人生,面对爸爸妈妈,成长中的我们有太多的话要说,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静静地聆听黄蓓佳阿姨笔下的小学生李京京的“心声”吧!

二、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速读课文,自行积累字词,明确小说的三要素:

学生可能这样归纳:

其1:这篇小说的主要人物形象:李京京

其2:小说的环境:校园

其3:小说的情节: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开端(117):李京京要求在公开课前朗读课文,被老师以“嗓子沙哑”为理由拒绝;

发展(1844):李京京在林中练习朗读,想起自己与万卡相似的遭遇,心里难过悲伤;李京京纠正同学朗读的错误,被同学嘲笑,他倍感委屈。

高潮和结局(4559):李京京在公开课上终于得到了机会,声情并茂地朗读了课文。

3、结合故事情节,简要复述课文

(师提示: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复述)

学生发言、教师小结:

在一次语文公开课的准备过程中,程老师设计了学生表情朗读小说《万卡》的教学环节我(李京京)有着和课文《万卡》的主人公相似的情感,所以我很想参与课文的表情朗读我的这一愿望遭到老师的断然拒绝和同学的嘲笑在公开课上,当程老师的按部就班被学生的怯场打乱时,我举起了手,用沙哑的嗓子满怀感情地朗读了课文,表达了自己的心声。

三:精读课文,揣摩人物内心世界,明确“心声”内涵

精读文中,描绘李京京的文字(如:语言、动作、神态、心里活动),划出令人感触最深的语言,有感情地诵读,并将他的心里话说出来。

①李京京想读课文。

京京站起来,结结巴巴地说:“老师,我能……念一段吗。”

②李京京渴望得到老师、同学的肯定、理解和尊重。

京京垂下头他多么喜欢这个故事呀!他真想念一段,哪怕是几行字的那么一小段呢!他准能念好朗读课文难道要唱歌的嗓子吗。

③李京京想念爷爷,渴望父母和谐、家庭温暖:

京京叹了一口气,走起神来讲义从他的手指间滑落,飘在地上,他没有发觉,一动不动他也有一个乡下的爷爷小时候,他是在爷爷那儿长大的……

④李京京思念妮儿,渴望得到友谊。

这么说,这个叫“奥尔迦”的女孩子一定跟万卡挺要好了。京京以前也有个好朋友,叫妮儿,就住在爷爷家对门……

⑤李京京渴望渲泄内心情感:

京京在座位上不安地扭动着身子他真想站起来可是,如果举了手,程老师会喊他吗。课后赵小祯会不会嘲笑他呢。他真想念不是要出风头,是心里有种憋了很久的感情,想痛痛快快念出来,吐出来……

学生研讨、交流教师点拨:

李京京的“心声”(心里话)是:执着的要求在公开课上朗读小说;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理解、认可、尊重;渴望亲情、友情,家庭能和睦,想念爷爷和儿时的伙伴;渴望感情的倾诉、宣泄总之李京京的心声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四、语言训练:

用动情、细腻的笔触将自己曾经历的某种“渴望”时的心理活动表达出来(学生预习本文时已酝酿)

示例:渴望“理解”时的心理活动

我到底犯了什么错。为什么,为什么当班长这么难。我像徘徊在两片森林之间的小鸟,不知该向哪儿飞我该怎么办。几颗晶莹的泪珠从脸颊上缓缓滑下来,落到唇边,苦涩的!我觉得自己就向马克·吐温笔下的那个竞选州长时被加上了种种罪名的人“马屁精”、“发报机”……都成了我的代名词。

五、思读课文,探讨主题(多媒体分步出示讨论题)

结合下列讨论题,快速探讨小说主题:

1、你认为李京京是个怎样的孩子。请同学们结合自身生活实际想一想,我们应该从他身上学点什么。

2、谈谈你对程老师安排公开课的看法。

(提示:可以与文中的李京京、程老师进行换位思考,谈看法)

学生小组探讨,积极发言,教师小结:

通过写李京京渴望朗读课文、倾诉思念之情,却遭拒绝,最后勇于争取、表达心声的故事,告诉孩子们在人生道路上,美好的愿望遭到他人拒绝或嘲讽时,不要灰心沮丧,更不要轻言放弃,而是要执著追求,用努力为自己争取成功的机会并真诚呼唤教师对普通学生的尊重与爱护,呼唤珍视学生的美好情感和独特体验,关注少年身心健康发展。

六、拓展延伸、诉说心声(多媒体课件出示配乐画面,烘托气氛)

教师导言:同学们,成长的路上有阳光,就会有风雨;有关爱,就会有孤独生活中,被老师误解、被同学误会、与家人隔膜、与集体对立……曾经我们困惑、苦闷、彷徨、甚至逃避……今天李京京给了我们人生的启示,他让我们看到了青春的美丽此时我们对生活有了更深的感悟,就让我们再次向生活敞开自己的心声吧。

教师诉说心声,并作总结:

沟通从“心”开始,倾听了同学们的心声,我深受感动和激励作为老师,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捧着一颗真诚的爱心,与每位同学平等交流,让心与心的平等交流成为教育最亮丽的风景。

七:板书设计

心 声

黄蓓佳

人物:李京京(沉郁、执著、倔强)

(117)朗读要求被拒绝 (开端)

情节 (1844)用真情和体验练习朗读 (发展)

(4559)声情并茂朗读 (高潮、结局)

教学反思:

分析人物形象是小说教学的重要内容解读过程中首先应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整体感知,复述内容;精读课文,理解李京京的心路历程,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读出自我,与文本对话,理解文章深刻的主题。

李京京现象在学校里是司空见惯的,如何善待这样的学生,不仅是时代的呼唤,也是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而每个教师可以通过认真的反思,想想自己是否配做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

通过分析、揣摩李京京的心理描写和程老师的做法,领悟作者表达的意图,引导学生学会正确评价教师〈WWW.BAIHUAWEN.CN〉、评价教育,才能促进良好健康的师生关系的形成。

你也可以在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教学设计范本(通用版)(2)精品多篇范文。

《教学设计范本(通用版)(2)精品多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