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守株待兔》教案【精品多篇】为网友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守株待兔教学设计 篇一寓言教学往往“得意而忘言”,以人文教化为价值去向,以从文本中获得人文内涵为核心目标。本则设计旨在准确地把握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注意从语言文字入手,加强基础训练,让学生在获得言语智慧的同时也得到人文精神的滋养,人文性与工具性同生同构,相得益彰。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六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理解词语“守株待兔、乐滋滋、窜出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研读中明白寓意:不劳动不会有收获,不能靠碰运气过日子。
3、能把故事讲给别人听。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揠苗助长》,引出课题。
1、师:昨天,我们学习了寓言两则中的《揠苗助长》。通过学习,我们知道:寓言是借故事来说明道理的文章。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另一则寓言故事《守株待兔》,看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2、板书课题:学写“守”,读字、读题。
3、看图释题。(师:大家已经预习了课文,你们知道故事的主人公是谁?(种田人并板书)看图想一想:他在干什么?“株”在这儿就是“树桩”的意思。出示词语,读一读。“待”就是“等”。连起来指名说意思:守着桩子等兔子。)
(师:种田人为什么守株待兔?结果又怎样呢?这个故事就在课本的'123页。)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教学字词。
(1)出示词语:“窜出来、撞死、从此、锄头”指名读词,正音。(重点纠正“窜出来”轻声读法;出示锄头的图片,问:这个字为什么是金字旁?农民伯伯可以用锄头干什么?)
(2)去掉拼音读;按平翘舌音分类识记生字。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指导读准,读通,渗透段的知识。
(师:小朋友们真能干!通过努力,能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了。这个种田人为什么要守株待兔呀?)
三、读文探疑,意文兼得。
(一)研读“为什么等”
1、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相信你一定能找到答案。
2、谁能用自己记的话来说说?(指名说,并板书“白捡”)追问:什么是“白捡”?
3、这是文中的原话,(出示“种田人急忙跑过去,没花一点儿力气…那该多好啊。”)大家自己来读一读,联系上下文看看什么是“白捡”。
A、联系上下文——没花一点儿力气。(字变色)
B、师:种田人没花一点儿力气就捡了一只又肥又大的野兔,心情怎样?
C、读懂希望每天“白捡”的心理。(师:乐在心里…乐在脸上…乐在眼睛里了)他乐滋滋地走回家去,心里想:要是每天能捡到一只野兔,那该多好啊。
3、师:想得真美呀!这么美的想法可能实现吗?不能。对,不能,因为这只兔子的死是偶然发生的事。
4、快来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看你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兔子的死是偶然的。
(理解“窜出来”,相机指导朗读。)
(师:种田人因为一次偶然的“白捡”就在那守株待兔。他是怎么等的呢?答案在哪儿呢?出示第三自然段。)
(二)研读“怎么等”
“从此他丢下了锄头,整天坐在树桩旁等着,看有没有野兔再跑来撞死在树桩上。”
1、从这句话中明白了什么?(强调“整天”;理解“从此”)
2、引读:早晨起来,别的农民都在锄草,他却坐在树桩旁等着,看有没有野兔再跑来撞死在树桩上;快到中午了,别的农民都在给地施肥,他却坐在树桩旁等着,看有没有野兔再跑来撞死在树桩上;傍晚,别的农民都在给地浇水,他却坐在树桩旁等着,看有没有野兔再跑来撞死在树桩上;就这样,他丢下了锄头,整天坐在树桩旁等着,看有没有野兔再跑来撞死在树桩上。)
(三)研读“守的结果”
1、师:他等了一天又一天,他等来了什么?(野草,庄稼全无,人们的嘲笑,家人的埋怨。)板书“一无所得”(出示结果,读)
(四)明白寓意
1、假如你从他身边走过,你会对他说什么?
2、小结寓意:不能靠碰运气过日子。
不劳动不会有收获。(读)
四、回顾全文并拓展:
1、师生合作读整篇课文。(故事学完了,道理也明白了。老师还把这则预言改成了一首儿歌。)
2、出示儿歌,自己读一读;一起拍手读一读。
“兔子受惊四处窜,撞到树桩把命丢。种田农夫侥幸捡,心里乐呀乐开怀。从此锄头扔一边,田里庄稼不照管。守株待兔人人笑,一代一代把人劝。”
五、复习巩固,书写汉字。
1、书写“守、桩、此、丢、肥”。
读帖:学生自己观察各个生字。
临摹:教师示范“守、此”,学生临摹。
2、展示:实物投影展示学生写的字,评点。
3、评价:自评;互评。
六、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推荐阅读《中国寓言故事》
《守株待兔》教案 篇二一、教材简析
“人生多少哲理,尽在寓言中”。著名作家严文井老先生对寓言曾做过绝妙的比喻,他说:“寓言是一把钥匙,用巧妙的比喻做成。这把钥匙可以打开心灵之门,启发智慧,让思想活跃。”而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七组教材正是围绕“要正确看待问题,善于思考”这一专题选编了两则流传千古的寓言。《守株待兔》便是其中一篇,情节简单却促人深思,语言浅显而寓意深刻。故事通过种田人因一次偶然的机会得到一只撞的兔子,他就丢下锄头整天守着树桩等待撞的兔子的事,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向学生介绍了“想不劳而获是不行的”这一比较深奥的道理。
二、设计理念
新课标指出:“要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语文教学就是要凭借语言文字,训练语言,发展思维,让学生在理解、品味语言的过程中得到人文精神的滋养。本课教学设计力求通过“解读文本,品味语言;建构文本,增加积累;超越文本,凸显主题。”从而发展语言,提高思维。
三、学法思考
本课以“读、悟、议”作为学生学习和探究的重要手段,让学生在自读自悟、合作探究中品味语言,体会寓意,训练思维,受到感染熏陶。
四、教法选择
以学定教,以教促学。拟以“读-悟-议-读”为本课主要教学方法,读是发现的开始,悟是思索的结晶,议是智慧的碰撞,读后有悟,悟后生议,议后促读,方能读出语感,读出形象,读出韵味。
五、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单元目标及本班学情,特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知识与能力目标:
1、学会六个生字,理解“守株待兔、乐滋滋、露出来”,初步掌握字理识字、归类识字 ……此处隐藏15299个字……了深厚的情感蓄势,学生的情感之门便如决堤之江,一泻千里。他们或声泪俱下、或苦口婆心、或据理规劝,或大加贬斥……从而成功地完成了课后“泡泡语”中“我想对种田人说”这一语言训练要求,本则寓言的寓意也在角色表演不说自明了。
第四大板块、链接生活,升华主题:
如果说刚才的各环节朗读品味是对文本进行深入细致的解读,个性化、创造性阅读是对文本进行合情合理的建构,那么,接下来就应该让学生超越文本走向生活,联系身边此类事例加深感悟。在这一环节中,师引导学生结合板书,再用上“只有……才能……”说出自己的启示,谈谈该怎样做事,再顺势引导学生思考该如何做人,并对学生的精要之语进行板书。从而使学生的思维不仅仅停留于对寓意的表层理解,而是对生活、对他人、对自己的做事为人产生深入思考,使寓言的主题理解得以升华。
最后以教师简洁有力的小结收束全课:不去幻想不劳而获,要认认真真做事,踏踏实实做人,这是我们学这则寓言获得的启示,也是我对你们最大的愿望。希望大家回家后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并在课余时间读更多的寓言明更多的道理,成为一个充满智慧、品德高尚的人,这是我们所有人对你们的美好祝愿。下课!
◆训练设计
本课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宗旨,设计了以下训练:
1、充分利用课文插图及简单的课件,培养学生边观察边思维的能力;
2、以多层次、多形式的阅读方式培养学生语感及情商;
3、贯穿于教学各环节的品、评、议、说有效培养了学生对语言的感悟和表达能力;
4、围绕中心词“守”展开质疑辐射全篇,以及对寓言主题的拓展升华理解,都为训练学生勤思、善思、妙思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5、对识字写字的关注,对正确倾听的习惯的要求,落实了对学生的基础知识训练和学习习惯培养;
6、以调动寓言积累开课,以读更多寓言结课,让孩子们亲近寓言,热爱寓言,从寓言走向灿烂的中华文化。
总之,让语文课充满语文味,就是本设计的最大追求!
◆板书设计
守株待兔
守
侥幸得兔——不劳而获——一无所获
认真做事、踏实做人
精心设计的板书是形式优美、重点突出、高度概括的微型教科书,又是教师教学思路和教育理念的真实写照和缩影,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平台,因而板书设计要立足学生,着眼于学生的发展。依据这一理念,本课板书设计围绕中心词“守”字展开,体现了文本的思路框架,重视了学生的积累,展示了寓意又凸显了主题,精要简洁,言简意赅。
◆说教学手段
“天机云锦用在我,剪裁妙处非刀尺。”好课何需穿花衣,因此本课课件运用极其简单,只用几张图片启思导学,不让太多的课件占用学生阅读感悟的时间,不愿花哨的演示限制学生的思维,真正做到“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学语文。”
综上所述,本设计以“读”为主线,抓住“守”字巧妙切入,辐射全篇,引导学生调动思维深入文本。在入情入境的朗读感悟中,从解读文本到建构文本再到超越文本,学生从品味语言到明确寓意再到做事为人的思考,一声声叩问拨动儿童思维之弦,一层层思索敲开儿童的心灵之门,将一颗求真、向善、爱美的种子悄悄地根植于孩子幼小的心田。这正是窦桂梅老师倡导的“主题教学”之精妙所在,也是本人穷尽一生致力追求的一个梦想。我坚信:当此设计付诸实施之时,只要我时时关注学生,捕捉生成,定会使课堂教学更加精彩,生趣盎然!
《守株待兔》教学设计 篇九一、教学目标:
1、认识6个字,会写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
3、能在读中悟出故事的寓意:做事不可急于求成;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有侥幸的心理。
二、教学重难点:
1、认识6个字,会写5个字。
2、能在读中悟出故事的寓意:做事不可急于求成;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有侥幸的心理。
三、教学课时:
一课时
四、教学准备:
挂图、小黑板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上节课我们学了水滴石穿这个寓言,谁能说说这则寓言告诉了我们什么?
2、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寓言两则》,看看这则寓言又向我们说明了什么道理呢?(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理解词语意思。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圈出文中的字宝宝并记一记。
2、学习生字
(1)小老师教读本课生字,提出容易读错的地方。
(2)小火车读生字,给生字组词。
(3)抽生指出生字的大写字母、部首、剩余笔画。
(4)观察生字,指出容易写错的地方,小黑板上描红。
(5)齐读带生字的词语。
2、理解“守株待兔”的意思。
(1)“守株待兔”是什么意思呢?找出文中的一个句子。
(2)理解句子
①抽生回答
②出示句子:从此以后,他再也不种田了,天天坐在那棵大树桩旁边等待,希望一只接一只的野兔又撞死在这里。
③齐读句子,思考“这里”指的是哪里?
④“守株待兔”这四个字的意思就藏在这句话里,想一想用自己的话说说词语的意思,请一个孩子发言。
⑤想象:农夫在这里等待的时候是怎样的心情?
⑥感情读句子,抽读、范读、齐读。
(三)学习课文1、2自然段
1、种田人怎么会天天想捡野兔呢?这只野兔又是从哪来的呢?让我们一起读读第1、2自然段。
2、全班读,思考:野兔怎么来的?
(1)给“窜”换词。
(2)“竟”是什么意思?
3、看到这意外的收获,农夫的心里是怎么想的?勾画他的内心想法。
4、抽读,出示句子:我一点力气没花就得到这么一只又肥又大的野兔。要是天天都有这样的事情,那该多好啊!
(1)齐读,哪些词语该重读,为什么?
(2)默读句子,想一想,农夫的心情怎样?做上批注。
(3)抽读,谁能读出农夫当时的心情?
(四)学习课文3自然段
1、真的有那么好的事吗?这个种田人后来又是怎么做的呢?齐读句子。
2、他在树桩旁傻等,人家在干什么呀?
想象说话:别人时,他在等;别人______时,他在等;别人_____时,他在等;别人_____时,他在等;别人______时,他还在等……
3、等到最后他等到野兔了吗?抽读。
(五)理解寓意
1、老师就是那个等待兔子的农夫,直到现在我都没有明白为什么我没有等到兔子。聪明的孩子,你能告诉我吗?把你想对我说的话写到书上空白的地方。
2、抽生读写话。
3、我们生活中有这样的人吗?
4、遇到这样的人,你想对他说点什么?
你也可以在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守株待兔》教案【精品多篇】范文。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