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计划

“团队科技服务与创新能力的提升”调研报告

时间:2024-12-30 22:38:23
“团队科技服务与创新能力的提升”调研报告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突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充分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深刻内涵,牢牢把握“三农”工作方向,全面落实中央领导同志讲话精神和《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结合本科室实际,采取现场调研的方式,组织不同层面的座谈会,全面认真听取广大科技人员、基层工作人员和农民对农业科技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养的要求。现将调研情况报告总结如下:

一、农业科技人员应具备爱岗敬业和服务三农的思想

本次调研中100%的调研对象一致认为,一名合格的农业科技人员应具备爱岗敬业的精神和服务三农的思想。爱岗敬业,是操守体现。奉献精神的一种体现就是爱岗敬业。在收集五福的活动中,“敬业福”出现的概率是很低的,这表明了“集五福”活动的策划者对爱岗敬业人群的关注与敬重。毋庸置疑,三百六十行,爱岗敬业的工作者始终受到人们的敬仰,因为,他们普遍具有极强的责任心。我们十分敬仰我所土壤岗位专家廖万有研究员数十年如一日勤勤恳恳的工作态,问其秘诀时,他回答道:“要热爱自己的工作。‘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从这句话中,我们体会到他对工作无尽的热爱之情。我们也应该像这位老专家一样喜爱自己的职业,热爱自己的工作,爱岗敬业。作为农业科技工作者,还应体察民情、结合自身的理论知识,从实际中探索科研的可能性,以“服务三农”作为自身的根本宗旨。这样,科研成果就会接地气,而不会是虚无缥缈的空中楼阁。

二、农业科技人员应具备传播知识与技术的教学能力

本次的调研对象96%认为,传播知识和技术是科研人员的基本素养。中国老一辈革命家总结了国内外科技经验,得出了“科教兴国”的思想。科研与教育具有千丝万缕的关系。科研为教育提供思想与素材,教育则为科研成果的交流与推广奠定坚实的基础。然而,社会分工愈加细致,导致很多科研工作者专注于自己的事业或职业,而无心过问科研和实际的结合,造成研而无用的尴尬局面,而教育则恰好填补了这个空白。教育在中国又称为普及教育,即将教育普惠大众。因此,将一个科研成果传递于十个人,就会有十种思考方式;惠及一百人,则会有一百种思考方式;而这一百人之间也会相互交流心得。大量的思想交织,很容易产生火花,致使科学之星的产生。茶叶研究所与茶农联系较为紧密。他们时常精心准备丰富的一线科研成果,并下乡将科学经验传递于茶农。通常,这些科研成果均与茶农的生活紧密相关。由于应急之需,在茶农中深受欢迎。如果仅仅提升自身的科研能力而忽略了传播知识的教育能力,那么,科研成果将不能走出实验室。因此,我们需注重教育能力的培养。

三、农业科技人员应具备吃苦耐劳、深入一线的决心

95%的调研对象认为深入一线,吃苦耐劳是农业科技人员的应具备的基本素养。“吃苦耐劳、深入一线”不是简单的说教,它是我们中国人祖祖辈辈们经过数千年的文化积淀与生活积累,所得出的宝贵的工作经验。对于期待科研成果的我们来说,这条路是唯一的捷径!我们属于茶叶研究所。茶树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茶叶制作工艺包括:栽培、采摘与加工等三个环节。这三个基本环节对于我们来说,都是“一线”。作为茶叶工作者,我们不仅要学习书本上茶树的栽培、病虫害防治以及茶树的加工等,而且要深入产地,发扬吃苦耐劳的工作精神,把理论和实际生产相结合,因地制宜,更好推动茶产业发展。以茶园环境研究室为例,为了更好地补救受洪灾侵害的茶区,科室成员们经常吃住在受灾茶园的周边地区,深入了解洪灾的影响情况,不断摸索解决途径,前后历经两年多的时光,总结并制定出了我省茶区洪灾后修复方案与标准,且实际地应用到一线茶园,很大程度地恢复了受灾茶园的茶叶产量,为茶农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因此,深入一线、吃苦耐劳的工作氛围,需要我们每个人共同营造,我们设身处地地思考、及人民之所需,最终会收获希望。

四、农业科技人员应具有一定的沟通协调与管理能力

沟通协调和管理能力被94%的调研对象认为农业科研人员应当具备的素质。一名合格的农业科技人员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能力,同时优秀的管理能力和良好的沟通协调也是科研工作顺利开展不可或缺的素质。管理能力,分为宏观与微观两个方面。宏观的管理能力,是指科研人员自身对科研方向的把握能力,而微观管理能力则是指,将试验规划与设计的内容细致地付诸实施;而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则主要是指,科研人员内部以及科研人员与其他农业工作者应加强交流和沟通,减少闭门造车现象的发生。以大田实验举例。农业科研中,大田实验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其重要性无需赘言。然而,大田实验的规划极其繁琐,涉及小区布置、人员配备、取样等多项工作。如果,对实验方案不够熟悉、对相关人员不够了解,则大田实验很难按预期规划开展。因此,项目主持人需具备良好的管理能力与沟通协调能力,而项目参与者之间的沟通交流也非常必要,双管齐下,将有助于全体项目参与者取得理想的试验结果,为日后大田实验结果分析提供扎实可靠的第一手数据资料。

五、农业科技人员应具备一定的写作基础与表达能力

92%被调研对象认为写作基础和表达能力是农业科技人员应具备的。无一例外,各行各业均需要大、小同行之间的交流与思想碰撞。也许不经意的一句话或者一个小小的建议,就可能促成一项颠覆性科学思想的诞生。因此,作为农业科技工作者,扎实的写作基础与恰当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必要的。我国茶小绿叶蝉的分类就是一个例子。当时,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的肖强教授携带了我国部分茶小绿叶蝉与一位专家会面。在初步观察了小绿叶蝉的形态特征后,那位专家不经意间说了一句话:“肖教授,您这带来的小绿叶蝉有很多种啊。”这句话让肖强教授产生了将我国茶树小绿叶蝉进行细分的想法。在经过数年的试验后,精心写作了数篇高质量论文,最终得出结论:在我国生长的茶小绿叶蝉均为小贯小绿叶蝉。这一结论完全颠覆了之前数十年假眼小绿叶蝉的结论,而之后的数年时间内,这个崭新的结论也被同行们广为接受。若想使自己的试验设计更为缜密、试验方案更为成熟、论文写作更为地道,则需与他人协商交流。这样,最后的实验结论才更为可靠。

六、农业科技人员应具有通才与专才兼备的业务知识

在调研工作中,90%的调研对象认为农业科技人员应具备通才与专才兼备的业务知识。作为农业科技人员,一定的业务知识储备是非常必要的,因为,专业理论知识是科研思想的土壤。没有专业理论知识,就没有科学假想。但是,古人曾说过:“变则通,通则达,达则兼济天下”。这里的“达”是指勇攀科学巅峰。如何变通?自然需要平日跨学科的知识储备。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平日,知识储备越丰富,科学思想就越丰满,关键一刻才能大显身手,而科研恰恰是在这不经意间的关键时刻中蕴藏着无尽的魅力。茶叶所王烨军同志就是这样一位通才。他早年曾扎根一线,从事茶树育种、茶树栽培、茶叶质检等基础工作,是一名名不见经传的普通科研人员。自从调动至茶园环境研究室,厚积薄发的他主持并参与了多项重要研究项目及技术推广课题,为茶叶所争得了荣誉,并接受了来自黄山日报社的专题采访。因此,兼容并包地获取各类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将使农业科技人员如虎添翼,去追求我们科学之星。

七、农业科技人员应具有一定的自主创新与研发能力

此次近85%的调研对象认为农业科技人员应具备自主创新与研发能力。创新是企业的生命力,也是科学研究的灵魂。几乎我们所主持的、参与的和接触的所有项目与课题,均以创新为前提。习近平总书记曾指示:“要紧紧抓住自主创新这个‘牛鼻子’,通过自主创新掌握科研上的主动权。”农业科研领域涉及的科学难题,尤其是基础理论性难题,无一不是需要创新思维去解决。就水稻增产而言,优质高产水稻新品种,是国际相关领域科学家一直攀登的高峰,但也有过很多波折。比如,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末期模拟外国先进技术,使水稻由高秆蜕变成矮秆,部分解决了当时的粮食危机,但随之而来的弊端也逐渐呈现,即,成本高、不易推广、大量的能源浪费等。于是,在经过艰苦地自主探索、突破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于20世纪70年代育成了适合中国人体质的、高产的、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杂交水稻。习近平总书记曾指明我国农业科研的奋斗方向,即“努力成为世界主要农业科学中心与创新高地。”因此,每一位农业科研人员均应具备创新意识和一定的自主创新与研发能力,才能为我国农业科研建设添砖加瓦。

八、农业科技人员应具备承受寂寞、勇攀高峰的毅力

有66%的调研对象认为科研人员不仅要承受寂寞,还要有勇攀高峰的毅力。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无论走到哪里,我永远是黄土地的儿子。”身为农业科技人员,我们每日“面朝黄土背朝天”,每夜通宵达旦地查阅资料、整理数据、写作论文,而且有很多同事背井离乡、孤独一人。有时,即使是家人,也难以理解这种不顾及他人感受的做法,甚至被批评为“太自我了”。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使我们倍感寂寞。然而,“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我们深知成功的喜悦来之不易。为了能够取得点点滴滴的进展,我们从一线做起,稳扎稳打、步步为营。成绩日渐积累,但并不骄傲,因为在明天,也许会有更大的困难等待我们去克服。为此,我们有春暖花开般坚定的信念,我们有花岗岩一般的硬脾气,我们有一支独秀的勇气和自信,我们还有坚持到底、勇攀高峰的毅力。“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将私心杂念抛却,醉心于土壤、痴心于茶树,为了心中的理想,丝毫不敢懈怠。

九、农业科技人员应具有容纳百家的雄才大略与态度

仅有55%的调研对象认为容纳百家的雄才大略与态度是农业科技人员应具备的素质。“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科研领域百家争鸣,随时可能遇到与自己不一致的观点。虽然,不同观点可能均由一个基础理论发散而来,但每位科研工作者的岗位职责不同、阅历不同、思维多样,也就使得对一个问题的看法不同。因此,在坚守初心的同时,不忘记博采众长,从而不断地丰富自身的科研素养。除了吸纳有价值的观点之外,农业科技者还需对长者或专家的建议保持良好的心态。作为同领域的专家,他们的想法或许与我们不同,但他们的阅历一定比年轻科技者丰富。所以,他们提出的建议,一方面反映出对我们研究课题有着极大的兴趣;另一方面,其建议一定不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自有其道理所在。此外,我们还需向身边的有识之士学习为人处世的道理,并且注意管理好自己的个性,与人交流时注意说话的方式与态度。这样,我们就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向心中的科学高峰发出冲击!

《“团队科技服务与创新能力的提升”调研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